半生岁月照顾瘫痪儿子她用行动诠释如山母爱

核心提示: 凌晨4点,曲阿街道车站社区郭家村,85岁的郭芬清悄悄地起床,生怕惊动睡在隔壁房间的人,那是她的大儿子万松鹤。48年前,万松鹤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瘫痪。这么多年来,只有在睡梦中,万松鹤才是最平和的。

半生岁月照顾瘫痪儿子 她用行动诠释如山母爱

——记车站社区居民、“丹阳好人”郭芬清

本报记者 束丽娜 通讯员 殷琴

郭芬清正在照顾儿子。

记者 束丽娜 摄

凌晨4点,曲阿街道车站社区郭家村,85岁的郭芬清悄悄地起床,生怕惊动睡在隔壁房间的人,那是她的大儿子万松鹤。48年前,万松鹤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瘫痪。这么多年来,只有在睡梦中,万松鹤才是最平和的。

烧水、洗衣、做早饭……早上6点多,郭芬清端着早已倒好的温开水来到儿子床前时,万松鹤刚刚醒来。“你醒啦,先喝点水。”她微笑着将水杯内的吸管递至儿子嘴边,万松鹤用劲吸了两口。“要不要喝点小米粥?”看到儿子点头后,郭芬清又向厨房走去,端来小米粥,一勺一勺小心喂着。

48年,17520个日夜,郭芬清就这样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着万松鹤,用她的话来说,“照顾他已经成了我后半生唯一的‘任务’。现在我们还有社区的关心,再苦也得坚持。”外人看来艰辛的每一步,郭芬清一直微笑着面对,她始终觉得照顾儿子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希望——只要儿子还活着就有盼头

郭芬清和丈夫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万松鹤1958年出生。一家五口的日子原本平淡却也温馨,可在万松鹤13岁时,不幸降临了。1971年,当时只有13岁的万松鹤总是无缘无故腿痛。因为丈夫在外务工,郭芬清便将小儿子与小女儿托付给亲友照顾,自己带着大儿子四处求医问诊,最后,万松鹤被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医生说,这种病年轻人很少患,也没有能够根治的方法,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回忆起大儿子患病的头两年,郭芬清面色阴郁,她表示,亲眼看着儿子从最初的腿疼到腿脚不利索,再到不能行走,她的心疼一日多过一日。1984年,瘫痪在床的万松鹤除了头脑清楚外,只剩双手可以活动,不愿自我放弃的他在母亲的鼓励下,提笔向上海的文汇报写信,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在大城市找到救治自己的良医良术。

“自打寄出信后,我和儿子就一天天地等着、期待着。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终于有了回复。”原来,在了解来信内容后,文汇报直接将信件转交给了上海中山医院,院方联系郭芬清,希望她可以带着患病的儿子到上海会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儿子,他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想治。”为此,郭芬清当即向银行贷款1000余元,只身带着儿子前往上海中山医院进行手术。

花尽积蓄、欠下贷款,可手术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术后回家不久,万松鹤不仅右手手腕处出现溃烂,全身也疼痛不已。“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这是我们没想到的。他很受打击,后来再想带他外出医治,他自己也不愿意了。”说起那段昏暗的日子,郭芬清的眼眶开始泛红,她告诉记者,经历一次失败的手术后,儿子萎靡不振,好几次都想自我了断,“割脉、绝食,他都试过,幸好我及时发现,哭着劝说,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坚持——48年日夜相伴细致照料

明知被自己劝说“夺回”的生命,会成为一生的重负,可郭芬清还是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扛起了照顾瘫痪儿子的重担。48年来,每天给儿子洗漱、喂饭、做按摩等成了这位母亲的“必修课”。

“手术后,松鹤的右手手腕处发生溃烂,在家里还不能处理,我需要借助拖板车将他拉到荆林卫生院去看。记得当时的马路还都是泥路,从家里出发到医院,路上就得走1个多小时,要是碰上下雨、下雪天就更难走了。”除此以外,为了不让儿子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郭芬清还开始对儿子进行“按摩必修课”,每天坚持为万松鹤按摩2小时以上,“只要一有空,我就给他按摩,希望他能舒服一点”。由于长期卧床易生褥疮,郭芬清每隔几小时就帮儿子翻身,尽量每天为其擦洗身体,更换干净的衣服。亮堂、干净、整洁、无异味,这也是记者在走进万松鹤房间时的直观感受。

在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万松鹤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只是伤口的溃烂和四肢的肌肉萎缩仍在日益折磨着当时还年轻的他。而此时的郭芬清也只能一边擦干眼泪接受现实,一边为日后作好打算。好在,万松鹤虽然手脚肌肉萎缩,瘫痪在床多年,但头脑还算灵活,思路也比较清晰。为让儿子多感受一些生活乐趣,郭芬清后来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视机,让他通过电视,进一步了解外面的世界。

“自从我生病以来,妈妈一直在照顾我,从吃喝拉撒到擦身体,还每天给我按摩,这些对她来说也很辛苦,我除了振作,也没什么能报答她的了。”对于年迈的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万松鹤在感激的同时满是愧疚。

感恩——知足现在珍惜当下

说到未来的日子,这位85岁的老母亲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求能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大儿子照顾好,她说,我现在多做一点,就可以给小儿子和小女儿减轻点负担。而说起今后谁来照顾万松鹤的事情,郭芬清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也很“给力”,他们不仅在平日里帮忙照顾哥哥,还总是安慰郭芬清,让她不要担心哥哥以后没人照顾。“以前母亲身体好不想麻烦我们,可现在她年纪大了,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照顾哥哥的担子可以交给我们的。”郭芬清的小儿子万鹤良说道。

面对大半生的艰辛,郭芬清始终保持着一分难得的乐观。她说,党的政策好,孩子也孝顺,自己要保持一个好身体,才能继续照顾好大儿子。去年年初,车站社区党委组织党员们给吴家塘村患病儿童捐款,郭芬清也积极参与,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能帮就帮一点,这个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我就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正是多亏了社区和亲友的关心和支持,才能走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记者有感: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可当了解了过往48年里,作为母亲的郭芬清是如何咬着牙坚持,陪伴着瘫痪儿子一步步坚强前行,跨越一座又一座“高山”后,我想,对于万松鹤来说,母亲郭芬清的脊背同样“挺拔”,臂膀同样“有力”。

为了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宣传普通群众平凡的先进事迹,本报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好人故事》专刊,旨在建立榜样示范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如果你的身边有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信友善、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事迹真实感人,身边群众认可度高,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6983110 13913429001 18705291059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