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0年,始终坚守医者本分
——记我市“卫生人才”、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福林
本报记者 曾丽萍
【人物档案】王福林,男,1965年6月生,主任中医师,“镇江市名中医”,“丹阳市名中医”,丹阳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丹阳市医学会中医组组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镇江市“百名医德之星——杏林仁医”。连续多年被评为丹阳市“十佳医生”“先进医务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
“经常反酸、胃胀气是吧?我给你开了几服中药,回去熬着喝,喝完再来复诊一下。”“口服药有饭前的有饭后的,怎么吃我给你写上了,还有不明白的过来找我就行。”不长的时间里,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室内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王福林经过看舌苔、把脉等一系列诊疗步骤后,耐心细致地解答着病人的诸多疑问,尽管求诊者众多,但他却没有急躁厌烦。从医30年,他从未忘记过:仁心仁术兼备,是医者本分。
1989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中医系的王福林,被分配至我市中医院从事脾胃科工作。自小就喜欢中医学的他在中医的学海里如鱼得水,他反复研读了《内经》《伤寒论》《脾胃论》等经典著作,并将所学理论用于临床工作。他说,“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所以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等说法。王福林认为,中医药对脾胃病的防治具有独到之处,其优势体现在中医治疗脾胃病,并非单治脾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此外,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副作用极小,是脾胃病人首选的治疗途径。因此,他根据脾胃病的病机特点,注重运用“权衡、升降、润燥、通补”治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对专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根据“肾为胃之关”的理论,从肾治胃,通过滋肾阴而养胃阴,使病变组织逐步恢复正常,使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变模式朝正向逆转,解除了患者“恐癌变”的后顾之忧。
临床上,他还主张“大脾胃”理念,即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重视调理脾胃法在多种疾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大脾胃”理念除了调治脾胃疾病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久痢(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外,也根据“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根据“九窍不和皆属于胃”,通过调理脾胃防治痤疮、荨麻疹、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病及五官病,扩大了自己诊治范围。每年,他所在的脾胃病门诊都高达近万人次,在患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
学兼中西,精益求精。在中医学术理论素养不断加深,临床经验迅速积累的同时,王福林丝毫没有放松对西医功底的学习锤炼,他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他积极撰写论文、开展科研,提高学术水平,多年来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食道癌54例》《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咳嗽据“聚于胃,关于肺”的治法分析》等论文10多篇,在《世界临床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治未病必求于本及亢害承制论在中医体质辨识与干预中的应用》。2011年,由他主持的《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科研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2012年底获丹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面对荣誉和成绩,他一直不骄不躁、虚心以待。
中医院治未病科是我省中医“治未病”重点试点单位和全国第四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而王福林作为“治未病”学科带头人,把医院的服务对象从已病人群扩展到未病人群,编写了《丹阳市中医院治未病手册》,创新了“治未病必求于本”及“亢害承制论”等中医理论,制定了高血压、糖尿病及亚健康等高危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特别是在开展膏方治未病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方面,他编写了《中医膏方手册》,每年开具膏方近400服。作为学科带头人,王福林还重视对年轻医师的培养,习惯用实例引导学生,着力培养青年医生及实习医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他每年带教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实习生10多人次。2016年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带教老师”,并获得年度“中医励耘奖”三等奖。同时,他编写了《方剂汇要》,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本中医“教科全书”。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如果说研究是一个不容有任何差池的科学领域,那么治病救人不仅需要医术,还需要对病患的爱。在王福林看来,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是把患者放在首位。“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物或经典方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药物或复杂方,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药,能用中医解决问题的就不用西医。”这是王福林始终恪守的行医信条。此外,他还给自己定了两条铁律:一是对患者态度好,绝不允许对患者发脾气;二是尽量不开“大处方”,不该用的药不用。他常对年轻医生说:“当医生首先要有关爱之心。患者患病难免心情不好,尤其是有些农村患者因病致穷,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难处。”他鼓励年轻医生尽量用简便验廉的中医绿色疗法,用诚信行医获得患者的口碑。
30年,从担任平凡的中医医生到获得优秀卫生人才荣誉,王福林没有捷径,没有秘籍,只是始终如一、坚守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中医师礼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