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夏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核心提示: 时值“三夏”时节,围绕夏收、夏种、夏管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记者就打好今年夏收夏种攻坚战,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走访了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汉平 玉兰

图为开发区种粮大户魏国良在进行秧田管理。记者 也平 摄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随着小麦的陆续成熟,我市夏收工作已逐步展开。昨天上午,在开发区种粮大户王国泰的小麦基地,两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田间来回驰骋,将一片片金黄的麦穗“吞”入腹中,转瞬间,被粉碎的麦秸秆从机身后“吐”出,均匀地抛洒在田间,收割后的麦子随即拉到他家的粮食烘干房内进行烘干。

时值“三夏”时节,围绕夏收、夏种、夏管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记者就打好今年夏收夏种攻坚战,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走访了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

抢抓晴好天气突击抢收

确保6月8日前完成夏收任务

据了解,去年秋季我市推行了轮作休耕制度,全市秋播小麦面积为33.4万亩,由于5月份以来小麦灌浆关键期长时间少雨干旱,今年小麦收割期提前。据天气预报,本月底至下月初本市以晴好天气为主,天气条件对夏收工作十分有利。

“坚持一个‘抢’字,突出一个‘快’字,充分发挥农机在小麦收获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成熟小麦抢收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是我市对各地夏收工作的总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荆健康说,各地将强化农机具调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发挥烘干中心作用,充分利用粮食烘干机械,实现边收割边烘干,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6月8日前全面完成夏收任务。

夏收夏种期间,各镇(区、街道)都将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做好对外来机具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加强与石油供应部门联系,确保农用柴油供应;统筹农机技术服务队伍和生产厂家的维修力量,保障机械正常作业。此外,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缺劳户、困难户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互助联合、组织帮收、调配机械等措施,帮助他们及时抢收;对种粮大户,要主动服务,协调解决机械、烘干、晾晒和收购等矛盾,防止延误抢收时机而遭受损失。各地还将加强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的对接,确保夏粮及时收购,安全入库,稳定市场价格。

统筹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

提升收集利用水平

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重要举措,秸秆机械化还田仍然是今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今年,我市将统筹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收集利用工作,进一步提升收集利用水平,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3%以上。

据介绍,今年我市继续实行秸秆还田全覆盖,补助标准为每亩10元。各地将突出以还田为重点,加强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械化收获集成技术、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等,并严格按照《丹阳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推进农机与农艺的配套融合,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和还田作业质量,确保全市夏季秸秆还田面积保持在24万亩以上。

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同时,各镇(区、街道)将强化规模化秸秆收集合作组织建设,大力推进秸秆收集利用。按照多层次设点收贮、就近利用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企业+村委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经纪人+农户”等灵活多样的收贮利用组织形式,切实解决秸秆收贮“最初一公里”难题。

此外,一方面,我市要结合各地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特色,依托省级财政“按量补助”政策,探索模式最好、成效最优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积极拓展利用渠道,尤其要帮扶收贮利用量大的市场主体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另一方面,针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特点,引进秸秆利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注入新活力。

今年我市对在本市范围内集中收集利用达300吨以上的收集企业、合作组织或个人,给予每吨80元的收集补贴;对秸秆收集人新建秸秆收集能力达2000吨,全年实际收集秸秆达1000吨以上的收储点,每点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补贴。

抢农时保质量

种好种足46万余亩水稻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好种坏直接关系到我市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荆健康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提高播栽质量,确保种足面积,为秋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品种布局。今年我市水稻生产从优质高产向优质食味稻米转变,主推南粳5055、武运粳31、南粳52,搭配南粳9108,示范种植宁粳8号、南粳3908、武运粳80。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积极维护“两区”划定成果,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确保全市水稻种植保持在46万亩以上。

坚持早播早种。今年休耕面积多,水稻育秧工作5月10日左右已陆续开始。各地要关注大面积集中育秧工作,早播早栽,育足育好秧苗。休耕田块尽早调度好水源,能早栽的尽量早栽。通过坚持边收边种,千方百计加快播栽进度,充分发挥水稻插秧机的作用,提高栽插质量,栽足基本苗,确保亩栽1.7万穴以上,6月25日前基本完成机插任务。

及时落实一种就管。机插水稻播种后,要切实加强秧田管理,认真做好秧田水浆管理和病虫防治,培育壮秧。水稻栽插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施用分蘖肥,秸秆还田田块要及时脱水露田,排毒增氧,促进早发。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提升种植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要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打造生产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园、家庭农场集群、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稻米产业提升。发展集中育供秧,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示范机插施肥、施药一体化机械,减少肥药施用量,提高利用率。

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促进水稻稳产提质。继续加大机插秧推广,及时配套沟系,把好出苗关。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应用机械施肥,示范机插施肥、施药一体化等,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植保绿色防控,强化病虫监测,加强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我市将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等,建立规模种养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组建种植、加工、营销联合体,合力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