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渔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4月春光正好,随着春放的结束,渔业生产又将进入忙季。

我市渔业生产虽然稳中有进,但现代渔业园区、渔业精品园、渔业小镇等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现代渔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刘建华

图为丹阳现代生态水产养殖场工作人员正在观察中华鲟的生长情况。

记者 萧也平 摄

4月春光正好,随着春放的结束,渔业生产又将进入忙季。近日,记者在位于河阳的佳吉渔业合作社看到,由合作社与华中农大合作的圈养式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100㎡缸体已经投产,基地主要养殖加州鲈鱼、草鱼、观赏鱼等,通过该项目实施,基地养殖中的残渣剩饵绝大部分可以被收集处理。而开发区建山村引进苏州一家公司投资建设的150亩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目前正在办理选址、环评等报批手续。据介绍,该基地养殖采用循环水利用项目后,有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渔业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产业,如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丹阳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亮点回眸

渔业生产稳中有进,虾蟹类名优特种养殖面积占比达到55.28%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促进科技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渔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虾蟹类特色养殖有了新的发展。为提升我市水产良种更新率、覆盖面,去年,我市渔业部门组织青虾养殖户去江宁基地、宜兴基地,引进“太湖1号”青虾原种5000余斤;组织河蟹养殖户去东台、射阳等地引进“长江1号”“长江2号”河蟹大眼幼体苗种3000余斤。加强虾蟹养殖塘口标准化建设,双层护坡、进排水独立、微孔增氧等设施得到了较好的推进,养殖塘口的硬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态健康养殖理念不断推行,复合型水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青虾、河蟹养殖产量和规格有了明显的提升。

水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提高。加大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和监管,突出重点渔区环境监测和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工作,组织实施农业部监督抽查产地水产品样品48个,抽检合格率100%;开展有关市场、重点养殖基地和养殖单位水产品快检,样品检测合格率均达100%。

与此同时,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和科技兴渔也取得了新突破。在27名技术指导员和400户示范户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重点推广青虾、河蟹生态健康养殖等主推技术,通过组织市镇两级技术培训,参训人次达到1680余人次,发放科技入户物化补贴14万余元。全省青虾产业体系重大项目组还选择陵口、司徒两镇作为项目的繁育点、实施点,借助无锡淡水中心、南京水科所、省渔推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支持,进一步助推我市青虾产业发展。

据统计,去年,我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224吨,同比增长0.79%,渔业总产值23.2699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市渔业一产产值11.8216亿元,同比增长1.4%,二产产值1.0538亿元,同比增长1.99%,三产产值10.3945亿元,同比增长5.84%。全市虾蟹类名优特种养殖面积占比达到55.28%,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2031.5亩。

问题剖析

渔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虽然我市水产养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渔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市水产部门负责人坦言,我市渔业产业层次不高,尚处于全省中游水平,与金坛、兴化等渔业生产“第一方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代渔业园区、渔业精品园、渔业小镇等建设落后,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资源利用、养殖污染防控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制约着我市生态绿色发展和渔业管理工作进程。

大宗鱼类养殖增收乏力。受市场价格影响,短时间鱼价将持续低迷,大宗鱼类养殖户面对市场压力,增收措施和手段不够。为此,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建议鱼类养殖户:在当前一段时期,一是要控制养殖容量,调低放养密度,多渠道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二是要因地制宜套养甲鱼、白鱼、观赏鱼等高附加值的鱼类,增加养殖收入。

青虾产业体系建设不健全。我市青虾产业虽然养殖面积大,但是发展不均衡、基础差,青虾养殖户的意识和观念还很传统保守。青虾合作社的带动能力薄弱,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氛围不浓厚。要逐步通过产业项目拉动、惠民政策推动、社会化组织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管理机制驱动,共同打造我市现代渔业第一品牌——青虾产业。

渔业品牌建设力度不大,一二三产融合度不够。目前,丹阳河蟹、青虾、小龙虾、成鱼的品牌虽有,但是没有得到市场认可。要依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利用我市长江、运河、九曲河、香草河、庄湖、蛟塘等水利、地理、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打造丹阳渔业品牌,发展休闲渔业、精品渔业、渔业小镇。

此外,我市渔业养殖的池塘标准化改造不完善,还不具备生态改造标准和要求。水产站负责人指出,全市养殖池塘大多仅仅是清淤护坡,在管道建设、净化塘建设上投入不足。目前,由于市县财政没有专门资金补助,养殖户也缺乏生态改造的动力,面对接下来限养区的治理,重点河道两侧养殖区污染管控压力大、任务重。

今年重点

围绕高质量发展,渔业工作要在五个方面发力

如何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市渔业部门表示,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加强养殖管理工作。为推进《丹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的实施,将制定“三区”管理办法,对禁养区内养殖进行清理,退出水产养殖;对限养区将控制养殖规模,推行池塘生态改造、尾水检测,实现达标排放,整改仍不达标的限期搬迁或关停;对养殖区同时也要进行生态改造,逐步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推行生态环保节能型新模式。另外还将依法依规开展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工作。

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虾、蟹类特色养殖既符合生态健康养殖要求,与传统大宗鱼类相比效益又增加明显,一般虾蟹类养殖亩效益在2000~3000元,高的每亩可达10000元。今年,在我市养殖结构调整基础上,要重点引导和推进,积极吸纳苏锡常地区网围养殖、禁养区退出的养殖从业人员,该群体养殖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可进一步促进我市特色水产养殖产业集聚、产业升级。计划今年新增设施渔业面积500亩。

始终紧抓水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监管,不留死角,重点对经销商开展不定期执法检查,杜绝违禁品的销售,断绝渠道;在养殖上,加强塘口记录检查,药品仓库、饲料仓库的检查,签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苗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和个人重点监管,检查销售记录,加强苗种检疫工作,同时建立苗种供应者档案。加大水产品快检数量、覆盖面,规模养殖户要逐步全面纳入监测计划。

着力推进我市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生态)改造,重点在延陵、司徒、陵口等水产大镇以及九曲河、香草河、大运河等重点河道沿线开展,计划改造面积2000余亩。

继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户小龙虾养殖技能,指导稻田开挖田间工程的标准和规范,指导养殖户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叠加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