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治疗比输液伤害大?

核心提示: 现在网上关于“雾化”治疗的传言很多,说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对此,市儿童医院儿科吴云飞副主任医师表示,“雾化”和吃药、打针一样,只是给药方式不同,大家完全不必担心。

本报讯(记者 眭志辉 通讯员 石庆华)现在网上关于“雾化”治疗的传言很多,说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对此,市儿童医院儿科吴云飞副主任医师表示,“雾化”和吃药、打针一样,只是给药方式不同,大家完全不必担心。

“雾化吸入治疗是用雾化器将药物分散成几微米的雾滴或微粒,通过呼吸,微粒被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作用。”吴医生表示,这种方法对控制哮喘或咳喘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雾化治疗的优势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给药方式一般有四种,分别是口服、肌肉注射、输液和雾化治疗。其中,前三种治疗方式,药物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位置的同时,也会到达全身各处,属于全身用药。而雾化治疗则属于精确治疗,直接吸入呼吸系统,属于局部用药,不但起效快,而且用药量也只有全身用药的1/5。

此外,雾化治疗方式灵活方便,对于好动的宝宝,如果不肯配合,完全可以等他们睡着后再进行治疗,这也是其他给药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雾化药物中的激素对宝宝有影响吗?

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专家组为了推进雾化治疗,专门制定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在《共识》中指出,用于雾化治疗的一般有以下4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抗菌药物。

“虽然一些药物有副作用,但是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两恶相权取其小的有利原则,先控制、缓解宝宝的病情。”吴医生说,许多家长一听激素类用药就各种顾虑。确实,以前治疗咳喘的激素类药物,给药方式为口服、肌肉注射以及输液,这些全身给药方式用药量大,副作用多。但雾化吸入药物,是局部用药,药物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并在局部起效,药物用量小,但直接产生效力,药物弥散到全身的量非常微小,因而产生的全身副作用也很小。

雾化治疗虽好但不是所有宝宝都需要

吴医生解释说,对咳喘患儿进行雾化吸入药物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医学界的共识,所以,如果孩子患有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最好遵从医生的要求给孩子规律、长期用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不用药或早停药,耽误孩子的治疗。

同时,吴医生还表示,虽然雾化治疗用药很安全,但如果没有用药指征也是不能随便给孩子用的。更不能别的孩子用什么药好,也想给自己的孩子试试。因为同样是咳嗽,病因差别可以很大:有感冒的,有过敏性咳嗽的,有哮喘的。此外,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大都不需要雾化治疗,雾化治疗的作用也不是镇咳。普通感冒病程5~6天,期间有些患儿还会咳得比较厉害,但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雾化治疗的。

通过门诊交谈,吴云飞了解到现在很多家长已经购置了医用雾化器。在此,他特别提醒家长,在家使用雾化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生开具的雾化药物和方法,切忌乱用药物。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