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禹
清明节来临,又到了追怀先人的时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下,“低碳”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少市民在对先人寄托哀思之际也开始注重环保。最近,笔者在观音山公墓外围看到,前往观音山公墓祭扫的人络绎不绝,但墓地往年清明期间大面积“烟火四起,烟雾缭绕”的现象已经不再,大多改用鲜花祭祀,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往年,每到清明前夕,本来清净的观音山公墓就响起了阵阵鞭炮声,焚烧祭祀用品烟雾四起。其实,公墓里有一处集中烧纸池,禁止在其他地方焚烧冥纸等祭祀用品,然而一些市民仍旧把墓碑前的空地当成“焚烧场”,甚至还相互攀比,看谁家的鞭炮更响、谁家的烟火更旺。一阵阵惊心的鞭炮声,无形中制造了噪音污染,真不知这究竟是怀念还是折磨先人。一个清明节,全国上下究竟要烧掉多少资源,引发多少火灾,尽管没有具体数据,但每年因祭扫而引发火灾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很多人却认为,清明节如果不在先人墓地前多烧点东西,就会感觉自己不孝,有愧于祖宗。至于这种祭祀方式会对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则很少有人关心。
笔者认为,现在讲究“低碳出行”“低碳经济”,那么清明节也应该讲究“低碳祭祀”。因为“低碳祭祀”,是文明祭祀的体现,更是社会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