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天地清明之时,四月的风吹绿了沿街杨柳,悠然的纸鸢点缀着湛湛晴空。清明之日,我又和家人一道,一路踏青,施施然来到公墓所在地。

■陆游星

又是一年天地清明之时,四月的风吹绿了沿街杨柳,悠然的纸鸢点缀着湛湛晴空。清明之日,我又和家人一道,一路踏青,施施然来到公墓所在地。

进了墓园,沿着小路一直走下去,满眼都是苍青色石碑,一座座,一排排,寂然立在平日里人迹罕至的城市一隅。边走边想,发觉人生已经走到将近不惑的年纪,看待问题的方式较青年时期,有了很大不同。那时的青春年少,鲜衣怒马,早已在尘世浮沉中淡去,那时轻易便可波动的爱恨情仇,到如今,也似乎如静水一泓,不再轻易地平地起波澜。对待死亡,对待逝去,现在亦已能在哀痛之余坦然接受,知道一切的新旧更替,生命轮回,都证明了万物都有自己注定的归处,正如风筝有风,海豚有海。

不觉已经走到祖父的墓前。墓碑两侧松柏依旧幽然,几只鸟雀在枝桠间跳跃啼鸣,人至不去,鸣叫出满园的幽寂。祖父的墓碑在这里安然地静立已有十年了,墓碑上的祖父,沉寂安然,在鸟鸣的清幽中安详地注视着人间的一切;稚子不谙世事,在墓碑间咿呀来去。在这一静一动,一故一新之间,我想到了祖父的一生,想到了生死。

祖父生于一九一九年,出生于诗书世家的祖父,自然秉承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训诫,焚膏继晷于圣贤书中,一心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而,时局的动乱终究还是波及到了江南,不得已,拿惯了笔杆的人,最终还是操起了算盘。

所谓君子处逆境,正是做功夫时节。在动荡中,祖父认识到,救国救民,必须要从衣食做起,所谓有恒产方能有恒心。于是,祖父年方弱冠,便投笔从商,开始在家乡经营米行。因为受过圣贤书的训诫,所以,祖父深知为人之道,亦知经商之道,始终秉承端木遗风,信守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任凭时局多变,物价飞涨,在其他商人纷纷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之际,祖父始终端平秤杆,端稳了秤杆上每一颗准星。不仅如此,祖父还在乡间乐善好施,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仁商、儒商。

当时,祖父育有六个子女,即便负担较重,但是,在社稷风雨飘摇,国家举步维艰之际,和当时中国诸多胸怀家国天下的经济家、企业家一样,祖父依然毫不犹豫地捐献出大批家私,毁家纾难,尽一己之薄力,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这,难能可贵。即便后来,年近九十之际,在床榻上,祖父依然关注家国天下,为当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而激动不已,而涕泪沾衣。九十二高龄,祖父走完了正气浩然的一生,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我立于墓前,似乎亲见了祖父纵横跌宕的人生历程。往事越百年,到如今,刚好是祖父百年大祭。十年前,我对祖父的新丧无法释怀,到如今,时间冲淡了哀伤,时间也塑造了坚强,我从祖父身上,更多地感受到了那种良善和正气。人若故去,能有精神传承于后人,也算是一种死得其所吧。

朝阳渐起,人群渐盛。我带着稚子,和家人一起,逆着人流步出墓园。春至风候渐暖,正是天地清明好时节。祖父安然在墓园,我继续为稚子讲述曾祖父的前尘往事,继续着一种精神的传承……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