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健身卡要交500元“转卡费”?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因工作原因,他打算把在金鹰天地综合体一家健身中心办理的健身卡转让,结果,健身中心方面表示,可以转卡,但须交500元转让费,这让王先生傻了眼。

转让健身卡要交500元“转卡费”?

消协:“转卡费”对消费者不公平,涉嫌霸王条款

本报讯(记者 马骏)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因工作原因,他打算把在金鹰天地综合体一家健身中心办理的健身卡转让,结果,健身中心方面表示,可以转卡,但须交500元转让费,这让王先生傻了眼。

王先生表示,他此前在健身中心办了一张价值1980元的会员卡,使用期为2年。最近,王先生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再去健身了,所以想把这张健身卡转让给他的妻子。“我从没想过转卡还要额外付钱,毕竟卡的时限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一个人而已,对商家来说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而且,当初在办卡时,商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件事。没想到,现在不仅要付钱,这笔费用还不少。”王先生表示,由于他遗失了办卡时与健身中心签订的协议书,于是来到健身中心的前台询问转卡程序,结果却被告知要交500元的“转卡费”。“我已经使用这张健身卡一年多了,剩余的时间也没多少了,卡本身的价值估计都没有500元,现在让我交500元转卡费,这不是开玩笑嘛。”

记者从健身中心内部工作人员出示的入会协议中注意到,消费者办卡时,商家就用文字形式约定,不退卡、特殊原因不能锻炼申请停卡等几种情况,更明确了因任何一种原因不能继续健身的可申请转让,但必须给健身中心交500元转卡费用。至于协议中出现“转卡费”的原因,工作人员称,这是公司规定。“不收的话,大家都转来转去,我们的卡还卖给谁啊?这也是公司的规定,同行也都是这么做的。”这位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了解到,“转卡费”已成为健身行业认可的规则,几乎在每一家健身房的格式合同中,都注明了这一条。“其实,很多人办健身卡就是一时冲动,来了一个月就坚持不了,剩下不来的时间,就是我们健身房的利润了。如果你们每个人都免费转卡了,下一个客户‘体验’一个月后又继续免费转让,我们又靠什么吃饭呢?”一位业内人士说道,“健身房‘赌’的就是你不能坚持,这样才有钱赚。健身房办卡没有数量限制,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来,器械、教练根本不够。大部分办了卡的消费者实际上并不常来,或者说,来的次数没有想象中那么频繁。”

记者调查了解到,健身卡转让收取转让费这一现象早已成为业内行规,费用从200元到500元不等。那么,“转卡费”本身是否合理,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

市消费者协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为,“转卡费”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该法第三章第十六条中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市消协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因“转卡费”发生的纠纷并不少见,商家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合同里约定了,但这份合同对消费者不公平,涉嫌霸王条款。商家收取转让费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提供额外服务,只是利用了一个优势地位。因此,商家规定的不退卡、转卡收取费用等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消费者和商家协商不成,可投诉维权。

消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市针对健身卡的相关消费争议,一般都是在消协的调解下,双方进行协商,大多是各退一步,降低转让费金额。“健身中心收取转让费是否违规要看合同约定,合同中如果标注转让健身卡要收取转让费,同时消费者也签字认同,那双方就要协商解决,当然,收费过高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商家也没有提前告知,临时提出收取转让费,对消费者一方是没有约束力的。”工作人员说道。

消协同时提醒,日常生活中,此类因办卡引发的合同纠纷很常见。作为消费者,签订相关合同、协议时一定要看清条款,如有异议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应及时提出或询问清楚。另外,根据规定,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后,有15天的反悔期。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办完卡以后,15天之内可以无理由要求退卡和退款。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