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唤醒生命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核心提示: 现本专刊特开辟“努力办好新时代适合学生发展的丹阳教育”专栏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人事科科长 史辉金

编者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了让教育更加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出每一个独特个体内心的智能,包括兴趣、热情,包括信念和坚守,包括善良、责任,包括上进心、平常心、羞耻心,然后加以养成和锤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教育”中继而开花结果、成长成才,现本专刊特开辟“努力办好新时代适合学生发展的丹阳教育”专栏,抒发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分享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领悟和期盼。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个体来说“我”很重要,但对宇宙万物来说,人是那么的渺小,芸芸众生而已。李白诗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人只是匆匆过客而已,就像一群忙碌找食的蚂蚁,被人踩了、被风吹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位从政的老者说,他一辈子都在拼命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爬楼梯,最终回头看,楼梯是躺在地上的,自己并没有爬高,还是站在原地。

一位经商的老者说,他年轻时看到钱眼晴就发绿,最后发现,拥有的财富并没有使自己更快乐。

我国宋代家律中就有“认影迷头”的故事,找不到自己,把自己的影子当主人,可谓渴鹿追阳焰,糊涂而生,糊涂而活,糊涂而衰,很多人在这浮躁的世界中随波逐流,利欲熏心,在无休止的追求名利和物欲中失去自我。满腹的唠叨怨言,甚至是仇恨。唯我独大,唯我独尊,只是活着,没有生活,更难享受到生活的真情趣。

君子不器,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更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修就是改造,人生的总目标修得圆满,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境界。修已安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沉淀自己,修心、修身、修行,多一点圣贤之道,少一点凡夫浊念。所谓心定则身正,身正则行端,就是用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去影响你的学生,点燃学生生命的希望和热情。

中华文化核心密码,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本源,厚德才能载物,德的厚度决定事的优劣、高低、大小。

人做事总有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人总是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中。首先要提升自己心的品质和高度,心大了事就小了,教师工作确实很忙,没有不忙的教师。如果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学习、感悟、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能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心情。有了这份心情,教师就不仅有行动,而且有思想。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师是快乐的,是为自己而活着的,为自己活着没什么不好,自己快乐,周围人也快乐,这样的人是可贵的,不断思考、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要成为有主见的思想者,没有理论和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的。厚积才能薄发,厚积得靠持之以恒的行动,厚积还得留住身边的点滴。写日记和写教学反思都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自我积累的过程。日本的师范生都要到禅学院中去进修一段时间。我们中国的佛教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文化,其中讲到人有两种境界,自度和度人,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自度,用勤学好问来提升自我、提高本领,才能度人、感化人、帮助人,以生命唤醒生命,是我们教师的天职。

天地君亲师,社会对教师尊重有加,教师更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少一点浮躁功利,多一点淡定质朴,宁静以致远,得达此境,一切坦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宋代大儒张载的格言,应作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至高无上的追求。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