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理发、美发、形象设计、美妆……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后,理发又成了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城乡大大小小的理发店越来越多,人们对发型的要求千变万化,每家理发店、每个理发师没有几招绝活很难吸引到固定客户。理发也不再叫剪头,而被称为如美发、发型设计、美业等新名词。

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丹阳的理发店和现今的聚源美容美发连锁现场。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姜才龙 摄

往事:理发,是男女老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在改革开放之前仍算是一件难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理发店比较少,城里人口多,所以每逢节日和春节前理发店可以说是门庭若市,职工们没有休息天,从早忙到晚,一天要站立十几个小时,有的职工因连续作战,加班熬夜,眼晴都熬红了,腿都站肿起来了,个个累得腰痛背酸。而来自各方的顾客陆续不绝,店里备用的长条椅子上坐满了人,一般要等一二个小时,这种场景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时,新民路上的南京理发店最为抢眼。到1986年丹阳市区理发业共有7家,都是集体性质的企业,从业人员25人,其中新雅美发厅、贤桥理发店、新民理发店、嘉美理发店在职职工均在5人以上,车站理发店、南门理发店、东门理发店均为1人。理发业是技术性较高的一个行业,在从业人员中,有一级理发师3人,二级理发师5人,还有3人先后被外交部派往驻外使馆从事理发工作。到2005年,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新民、贤桥、嘉美、新雅先后拆除,职工置换了身份,同时车站、南门、东门理发店先后改为个体经营。而在农村都是“手艺人”走村串户为人理发。后来发展成“包头”,即“剃头佬”把人们的头“包”下来,定时定期到各村或各个生产队为村民们理发。

近闻:改革开放后,理发又成了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城乡大大小小的理发店越来越多,人们对发型的要求千变万化,每家理发店、每个理发师没有几招绝活很难吸引到固定客户。理发也不再叫剪头,而被称为如美发、发型设计、美业等新名词。丹阳皇塘聚源美容美发连锁总经理杜亚承介绍说,从发型来说,几乎在不断地变化创新,男士发型每季就有几十种,女性发型花式更多。时尚女性发型特别强调线条感,无论是等比的对称发型,或是不对称的凌乱感,都以线条来做变化,先了解自己的头型以及轮廓比例,经过美发师的设计,你就能拥有明星般的风采。新娘发型是美发厅的重点发型,仅盘发就有蜈蚣编、蝎子编、五谷编、绵羊卷等十几种。美容美发业现在不仅有美发还有美容、纹绣、保健养生、新郎新娘跟妆、微整容、面部补水、皮肤护理等服务。目前聚源在丹阳皇塘镇有一家直营店,在金坛有四家直营店,现有员工有80多人,现在准备3年内在丹阳开办一批连锁店。聚源公司还合作创办了美容美发技术学校,现有学生上万人,不仅有美容美发专业,还有经营管理专业。聚源美容美发连锁已从美发,向美业向百业经营管理延伸,公司创办了咨询管理公司和两家汽车美容店。美发业也是爱的行业,聚源美容美发每年都开展几次敬老公益活动,让员工在爱心奉献中升华美的认知。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