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张建平
图为冷金华正在编写宗谱
记者 裕隆 摄
宗谱,是以亲情为脉络,以姓氏为标识,编撰的特殊史籍资料,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对于重修宗谱,也成为人们寻找心灵归宿的一种方式。在练湖东湖新村,有这么一位老人,帮人寻祖、寻根、修谱,做了很多工作。最近,他受人之托,编写桂氏新谱,为了寻找桂氏祖源,两进江西寻谱。
为修新谱两进江西
来到冷金华家中,他身穿黑色西服,1.70米左右的个子,和蔼可亲,精神矍铄,戴着老花眼镜在房间书桌上编写《桂氏宗谱》。今年72岁的他说:“受人之托,两次去江西,虽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我一直在努力。”冷金华介绍,全国桂氏,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地,江西人数最多。江西桂氏多在鹰潭、进贤、修水等地。我市桂氏仅208人,练湖地区81人,其他地区都是零星分布。金晟医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桂双才对宗谱很重视,他邀冷金华帮助修桂氏宗谱,希望修一套新谱,免费送给族人,完成他的一个心愿。修谱是大事,必须有老谱为依据,否则是不完整的。而民国桂氏老谱文革时被毁。桂双才先生知道祖籍在江西,多次联系了南昌进贤县的朋友桂华良,他的哥哥桂顺良家有桂氏族谱。于是,桂双才请公司分管江西业务的孙小伟与冷金华一同赴江西南昌寻谱。
今年8月25日上午,他们到南昌进贤县李渡镇桂顺良家中。这天是农历七月半先祖祭祀日,本地习俗不接待外人,需要回避。第二天,他们两人带着礼物,到了桂顺良家中,他非常热情,领他们去三楼看家谱。谱是2009年修的,共21卷,足足有二尺多高,版面有25厘米×35厘米见方,总计5000多页,百万字数。他们见到族谱非常激动,连声致谢。征得桂顺良同意,他们选择重要的内容拍摄,冷金华在谱中重要内容做好标记,孙小伟拍摄,历时3个多小时,拍下了1100多页资料,满载而归。此次南昌之行,令他们感动的是,进贤县的桂氏宗亲无条件地拿出族谱给他们采集资料,资源共享,可谓品德高尚,令人敬重。
按桂双才要求,冷金华一行又去了安徽马鞍山等地,寻访当地桂氏后人,通过当地人的回忆、口述,记录他们族谱的内容作为参考。为了进一步寻找始祖衣胞地,他们决定二进江西,到鹰潭继续寻根。准备去鹰潭之前,为了做好行前准备,去上海图书馆收集馆藏的六部桂氏宗谱资料及网上信息,得知原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1900-1954)是鹰潭桂溪县楼底桂家村人(月湖区境内),北伐时率兵经过丹阳。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楼底桂氏后人编过《桂氏宗谱》,根据这些线索,他们与月湖区档案局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说,档案馆没有桂氏宗谱,楼底村是古村名,不知道在哪里,桂永清是上海人,民间有没有谱也不知道,但鹰潭市是桂氏集中地,人数众多。冷金华又决定去鹰潭寻祖。几经曲折,找到了桂氏宗亲联谊会理事、全国桂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桂延德。今年70岁的桂延德热情、大度。他说,鹰潭桂氏人多,男丁6600人,总人口1.2万人,是江西乃至全国桂氏人口密集区之一。这里不但有楼底桂家,还有西门桂家等几十个村,有两部老谱,一部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缺卷一,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桂永清家族在台湾编的支谱(一册),新谱已在修谱,预计年内完成。
冷金华拜读了老谱及新谱草稿后,对谱中重要内容进行了下载,但仍然没有发现祖先迁徙的记载,他又请桂延德在桂氏网站上发帖,寻找宗亲,最后与桂延德互留了联系方式。行程中,冷金华还有一个任务,二进进贤李渡,在桂氏谱三十六个分支中,再次寻找祖宗迁徙信息。遗憾的是,仍没有查到先祖信息,但这次江西行收获很大,不仅找到了鹰潭两部老谱,了解了鹰潭桂氏的基本情况,丰富了文化资料,还与全国桂氏宗亲联谊会理事建立了联系,为修谱打下了基础。
他说,现在在编的《桂氏宗谱》两卷,15万字左右,预计明年一月问世。这部桂氏新谱将成为丹阳、常州等地的第一部新谱,很有意义。明年3月份,全国桂氏联谊会在鹰潭举行,他还提议练湖桂氏宗亲赴江西祭祖,参加盛会,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近年来修谱民间热度不减,以前大家不太重视这个,现在人们都在寻根,不少家族编修新谱,延续家族世系及文化,宗谱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冷金华说。
修谱意在寻根和抢救文化
古人曰:“谱牒身之本也”。有了谱,就能追根溯源。冷金华说,修谱是一场对家族文化的抢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谱中的家风家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文脉和实物档案,是一个人血缘传承的“身份证”,因此,历代有识之士十分重视修谱,成为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美德。
冷金华喜爱传统文化,近几年在挖掘整理练湖文化方面辛勤耕耘,做了一些工作。他参与并促成了八十万字的清嘉庆版《丹阳练湖志校注》出版工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了《印象练湖》《练湖二十四景》《前东岗村史简略》《后东岗村志》等二十余部书籍,先后参与编纂了“朱、冷、韦、王、史、殷、储、钟”八姓十二部宗谱,均担任特约编撰。他明白,作为传统文化的宗谱,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然而当下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家族根在何方、祖先是谁。为此,冷金华经常与耄耋老人聊天,通过他们了解信息,记载下来。
作为新谱的实物资料,他还常赴外地,寻找信息,做了很多积累。回忆修谱历程,看到书房里一部部新谱和一摞摞参考资料,冷金华感慨,“很多给我帮助的老人走了,没有他们,很多事情查无依据,新谱的含金量就会下降。”
冷金华退休前任练湖农场党委副书记,现为开发区练湖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宣传委员。他有个习惯,上午写作访友,下午娱乐,晚上阅读各类报纸,准时看《新闻联播》。他常说:“人退休了,仍要坚持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势,不要落后太远。”心系练湖文化的他,多年笔耕不辍,由于不会电脑,很多文稿请人打印,有时还要自费,他对此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有人说,你退休了,享享清福,还这么辛苦干什么?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人退休了,发展自己的爱好,做点文化方面的工作,虽苦犹乐,生活也得到充实。”他表示,有生之年会一直为此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