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晓玲 本报通讯员 郝丽 曹青云
图为齐梁义工与延陵敬老院的老人们合影留念。
记者 陈晓玲 摄
这十四年来,每年的重阳节前,延陵敬老院里都会出现一群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齐梁义工”。
2004年,作为行宫女婿的吕铁勤发现,地处偏僻的延陵敬老院里老人很多,但现有条件并不能完全满足老人需求,当时已经开始做公益的他想到,可以通过发帖召集爱心人士,募集物资,去帮助那里的老人。就是带着这一简单的想法,他们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一做就是十四年。
“当时也就是想改善一下老人们的生活,送些简单的东西过去,但后来,我们渐渐发现,老人们更需要陪伴,所以我们就改变单纯的慰问形式,不定期过去看望他们,久而久之,很多爱心人士都跟老人们有了感情。”吕铁勤告诉记者,这十四年来,义工们大大小小的困难遇到很多,可从未有人想过放弃。从第一次慰问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是义工们一直坚持的成果。
今年重阳节前,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义工,都放下手头的事情,纷纷参与进来。“对于延陵敬老院的老人,大家都是有感情的。”吕铁勤说,今年的慰问队伍中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也有专业的理发师,以及能做出一桌好菜的大厨。于是,14日一大早,敬老院里便出现了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医护人员为老人检查身体,爱尚英子发屋的理发师为老人理发,此外,义工们还耐心地为老人们剪指甲。
老人们喜欢热闹,群星艺术团成员们的主动加入,给今年的慰问带来了更加浓厚的节日气氛,精彩的表演让敬老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义工社的冷大厨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做饭菜的任务。他早早就在家为老人们准备好了适合他们的菜肴,给老人们带去一顿有家的味道的饭。
而在去慰问之前,负责此次活动的义工领队得知敬老院有两位老人90岁生日快到了,还特意为老人买了生日蛋糕等。
在美好的日子里,没有关怀是充满遗憾的,或许一次慰问只是一种形式,然而坚持十几年的慰问早已不是形式,而是用真心去温暖每一位老人,让他们不再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