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忘不掉人情味,掩不住获得感

核心提示: 近日,两个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图片展分别在南京、丹阳两地开展,本报微信公众号也在国庆期间推出了关于丹阳街道老照片的图文,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四十年,忘不掉人情味,掩不住获得感

——照片里的丹阳今与昔

本报记者 小汤

近日,两个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图片展分别在南京、丹阳两地开展,本报微信公众号也在国庆期间推出了关于丹阳街道老照片的图文,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新旧照片对照展示,几十年来的回忆重新变得鲜活,今日生活的美好引发无限感叹。本期网事天地,记者整理了其中的一些精彩照片分享给读者们,让我们一起抚今追昔,展望更灿烂的未来!

“江苏四十年”中的丹阳元素

“筑梦伟大时代共创美好生活”江苏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展出,展览包含881张照片,其中老照片超过300幅。展览通过今昔对比生动表现了江苏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探索、实践和成就。在这次展览中,不乏亮眼的“丹阳元素”。

时光隧道一般的“序厅”展出了江苏各地城市风貌的变迁与一些关键事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为观众展示了江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其中就有一幅关于丹阳的照片。照片里,一位身穿制服的税务工作者正在向一位年长的农民介绍税务政策。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时年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部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这张照片正是当时农民喜悦心情的真实记录。

在“改革开放40年江苏先进模范人物”这个展厅,也出现了丹阳人的身影。“全国重大典型”中有新桥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张雅琴,她的介绍词是“为民致富好支书”;“江苏时代楷模”中有援疆干部王华和新材料领军者钱云宝,他们的介绍词是“援疆干部的模范”与“实业报国企业家”。丹阳来的参观者在这个展厅总是会发出更多的感慨,相信在口口传颂中,他们奋斗的事迹必将被丹阳人民铭记。

展览入口

小汤 摄

免征农业税

由点及面看丹阳巨变  

“记忆与发展”丹阳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县建市30周年摄影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单位和个人前去参观。本次展出的600余张照片从数千张照片中精选而来,选择的都是能代表丹阳记忆的地点、人物、事件。

在摄于1978年的黑白照片里,丹阳的地标之一万善塔年久失修;到了90年代的照片中,塔身已经得到了精心修缮,但周围还是一片荒地;时至今日,流光溢彩的万善塔成为了风景优美的万善公园中最闪耀的明珠。同样发生巨变的标志性地点还有贤桥(现人民广场商圈)、新市口、普善地区(现吾悦广场)等等。“我一直都住在吾悦广场附近,但如果不是看到老照片,我已经很难回想起这里多年前的样子了。”市民刘小姐感叹道。

除了这些标志性地点,图片展还通过万元户、五朵金花、黄酒节等时代热词与撤县建市、抗洪救灾、抗击非典、创建文明城市等重大事件等有代表性的“点”来展现丹阳近几十年历史中的多个“面”,最终构成一幅生动的、立体的丹阳发展画卷。

1991年的新市口

2003年的新市口

2014年的新市口

青青小草 摄

从“三转一响”到智能家居

无论是江苏省的展览还是丹阳市的展览,图片的主角都是人民,而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衣食住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款式保守、数量短缺的灰蓝色调中山装到现在的时尚服饰;从凭票供应的粮油到健康膳食;从农村草房到现代化公寓;从安步当车到立体出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最流行的家居配件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组成的“三转一响”逐渐演变为全部联网的智能家居。

丹阳“记忆与发展”图片展中关于界牌农民住房的一组照片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70年代末的茅草屋到现在的界牌新村别墅群,40年来,界牌人居住条件的变化是丹阳人过得越来越好的一个缩影。此外,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围着头巾“上街”的农民和农村摩托车队等照片都十分生动有趣。

同样是关于居住条件的变化,在南京的展厅里,一个模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居布置的展厅吸引了不少目光。“这个家庭在当时算条件非常优越了,”在一旁参观的丹阳人汤先生指着展厅里的道具说道,“虽然还在烧煤炉,但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都已经有了,甚至还有一架木钢琴。”除了高仿真的家居环境和供销社,展厅里还布满了上千件老物件,可以说每一件都是一代人的珍贵回忆。

1982年的丹阳新娘

1984年新桥农民摩托车队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进城购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居环境模拟

小汤 摄

结语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曾经推出过一篇关于“老丹阳街头记忆”的图文,以一个路人的视角重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四牌楼开始,走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的福音堂、孙家祠堂等“老地方”,穿过中草巷来到最早的私营熟菜店和菜市场、牛市。留言中,人们纷纷追忆美好的旧时光,怀念那时的邻里情。相信这些读者看完图片展以后,会发出一些新的感慨:记忆中的人情味固然难忘,但几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让人满足,而丹阳的明天,必将在我们不懈的奋斗中更加辉煌!

曲阿新貌

朱敏 摄

如果您有类似的老照片或老物件,欢迎将照片发送到邮箱:626919718@qq.com,或者发送到微信公众号“丹阳日报”的后台。如果您不会操作,请拨打0511-86983129,联系我们现场提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小汤翻拍

界牌民居风貌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末

绝大多数农户居住的茅草房

上世纪80年代

二层楼房

上世纪90年代

农家别墅

00年代

农村别墅群

10年代

界牌新村

神舟 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