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普及,家校沟通交流更加方便
新学期你还会用“校信通”吗?
本报讯(记者 马骏)随着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家校沟通交流有了更方便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月10元的“校信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
对此,部分学生家长表示,开通“校信通”,每月得花10元钱,与无需任何费用的家长微信群、QQ群相比,互动性差,效果也不理想。然而,也有家长认为,“校信通”将学校的重要通知和资讯通过短信发送到手机,自己第一时间就能看到,而家长群的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注意到,“校信通”仍有开通的必要。
记者调查:“校信通”逐渐被“家长群”代替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高中、初中、小学的多位家长。其中,部分低学段的学生家长认为,“校信通”有一定的存在必要,毕竟孩子还小,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比较关注。不过,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学生家长认为,如今班级老师与家长大多是用“群聊”方式进行沟通,如遇急事也会电话联系,“校信通”的作用已然大不如前。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校信通”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知,比如将孩子的开学时间、考试时间以及假期时间安排告知家长;学校举办各类活动的信息通知家长;逢恶劣天气以及流行疾病高发时,学校也会进行温馨提醒;另外,班主任也能就班级学生情况通过“校信通”向家长反馈。除了“校信通”外,不少学校都建有班级QQ群、微信群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初会开通“校信通”,但随着班级“家长群”的建立,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越发密切,“校信通”的作用越来越小,家长们会逐渐关闭这项业务。
学生家长:“校信通”用与不用,看自己需要
部分家长认为,时下,随着微信、QQ的普及,沟通交流有了更方便的渠道,但“校信通”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微信的信息太多,老师也没法一直守着回答家长的咨询,有时家长你一句我一句,老师的重要通知就会遗漏。”市民王女士说,“校信通”是一对一发布,任何信息家长都不会错过,如遇台风、暴雨天气等需要停课时,家长可以及时收到校方通知。
不过,大多数家长则认为,“校信通”每月要收费10元,而老师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QQ群都是免费的,老师有事会直接发在群里,家长也能在群里进行讨论,“校信通”的作用已经被群聊代替了。
“一个月最多二十多条信息,收费10元确实贵了些。以前孩子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还经常在‘校信通’上布置家庭作业。自从孩子上初中后,‘校信通’上不再接到布置家庭作业的信息,每天孩子的作业要么就是老师直接发到群里,要么就是安排班级某个学生发到群里。”市民刘女士认为,微信、QQ等交流起来更方便还可免费使用,平时有什么事,在微信群里和老师沟通就行了,也可直接与老师通过微信沟通。“如果只是发短信通知,可以按条计费,这样我们也能做到心里有数。”刘女士表示,这样按月收费的方式不合理。刘女士也曾想过不开通“校信通”,但不少家长都开通了,她担心老师有意见,影响孩子,所以也就勉强接受了。
市民张女士的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她在一周前取消了“校信通”业务,“平时孩子有什么事,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或打电话和老师沟通。每月10元看起来不高,但我觉得这钱花得没什么意义。”
学校老师:“校信通”使用与否,家长应视自身情况而定
来自我市吕叔湘中学的秦国金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学生家长普遍使用“校信通”,它是学校、老师、家长沟通的桥梁,后来随着QQ、微信的普及,学校开始通过这些软件建立家长群,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秦老师告诉记者,“校信通”作为一种系统性平台,可以保证权威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台风、暴雨等天气发布临时紧急通知,仍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由于微信的开放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家长微信群可能会出现刷屏、传播谣言等问题,影响正常沟通。“校信通”的一些功能,微信等社交软件确实是没办法替代的。“学生家长对于‘校信通’确实有不同意见,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家长主动要求开通,也有家长觉得没必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校信通’发挥的作用很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作用相对小一些。”秦老师说。
来自开发区一所学校的一位老师则表示,早在前年9月,学校便不再使用收费的“校信通”了。这位老师表示,如今,学校老师和家长沟通,基本上都是使用微信群、QQ群。“学校也曾推荐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接收学校发布的信息,但使用的家长并不多,毕竟有任何通知,老师们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说。”这位老师说。
不过,一些受访的老师表示,虽说现在的微信群、QQ群很便捷,但一些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个别孩子的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还没有掌握,因此,老师与这些家长沟通还是得靠电话、短信。另外,一些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关于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只能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沟通,而这些老年人大多也不能熟练使用微信和QQ,所以对于这部分家长而言,开通“校信通”还是有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