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前扎堆办事 “一米线”形同虚设

核心提示: 不管是在医院、火车站还是在车管所等,往往会出现市民扎堆挤在窗口前办理业务的情况,在个别场所,不少市民甚至无视地上的“一米线”,索性在服务台前一字排开,不仅置自己与他人的隐私于不顾,也给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上图:火车站北广场售票大厅。

左图分别为:人民医院取药处和车管所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记者 赵文菁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赵文菁)在车站、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的购票窗口、服务柜台前,均设有“一米线”,让前来办业务的市民在线外自觉排队,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兼顾维持公共秩序。

不过,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在我市很多公共服务场所,“一米线”很少受到市民的注意。不管是在医院、火车站还是在车管所等,往往会出现市民扎堆挤在窗口前办理业务的情况,在个别场所,不少市民甚至无视地上的“一米线”,索性在服务台前一字排开,不仅置自己与他人的隐私于不顾,也给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人民医院:

虽有“叫号”,扎堆现象仍时常出现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我市人民医院,在西药房窗口前的地面上,记者看到了一条红色的“一米线”,在红线旁,清楚地标注着“签到后请在红线外等候区等候”,而且使用了显眼的红色,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市民的注意,五六位市民仍扎堆挤在窗口前等待取药。

西药房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取药需要先通过一旁的机器签到,签到后等叫号系统喊到名字后便可以到窗口取药,这也是为了方便市民,避免让大家挤在窗口前苦等。在这期间,市民可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等待。不过,还是会有部分市民选择排队等候,但在排队等候时,遵守“一米线”规则的人并不多。“‘一米线’很早就设了,但遵守的人少之又少,以前窗口前总会站着好几个人,少数人为了将取药单递给工作人员,甚至会将手伸进窗口,秩序比较混乱。如果人不多,我们会抽出空来提醒大家排到‘一米线’外依次等候,但人多的时候就顾不过来了。自从有了签到取药后,窗口扎堆的现象改善了不少,但尽管如此,扎堆现象仍时有出现。”工作人员说道。

火车站北广场:

排队购票人挤人,“一米线”遭忽视

在火车站北广场的人工售票处,每个窗口前的地面上都贴有黄色的“一米线”,提示“请在1米线外排队购票”。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排队购票的人群中,并没有人注意到脚下的黄线,他们一个接一个紧挨着排在窗口前,生怕被别人插队。

“帮我看一下有没有最快到南京的车。”还未等刚刚买好票的市民将服务台上的零钱和身份证取走,身后的两三个人就直接挤到了窗口前对着工作人员喊道。记者看到,这位刚刚拿到票的市民就这样被挤到了一边,她只得将手小心翼翼地伸到窗口前,将未取走的零钱、身份证和车票全部抹到了一边。

记者发现,由于窗口前排队的人都紧挨着彼此,一位女孩子在购票时,从包里取出钱再将包背起来,这一过程中,她不时地会看一看身后的人,并一直用手捂着包,一脸担心的样子。

车管所:

服务台前一字排开,市民隐私难保证

在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的办证中心二楼,记者在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的服务台前,看到了地面上有蓝色的“一米线”,线旁还标注着“距离产生美请线外等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上的“一米线”很早就贴了,如果办理的人太多,他们会提醒市民排在线外依次等候,提醒后,大部分市民基本上都能自觉排在“一米线”外。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在长长的服务台前,地面有好几处地方都贴着“一米线”以及提示语,但真正在线外等候的人却寥寥无几,每个服务台前都站着好几位市民。其中,有一位女士正在办理违法处理,一旁则站了两名拿着驾照等候的人,他们双手撑在服务台台面上,好奇地看着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不时还相互聊天,而且说话声音大,这让工作人员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那位女士操作步骤。在罚单打印出来后,两人甚至凑上前去看,这让正在办理业务的女士面露不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扎堆办理业务的情况比较严重,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只能不断提醒。

  部分场所“一米线”形同虚设,还需加强管理

那么,面对众多公共服务场所前“一米线”遭忽视的情况,“一米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对此,市民高女士说:“银行自动取款机前、商场收银台前设置‘一米线’还是有必要的,它将排队的人分隔开,让钱财、个人信息变得更加安全。我发现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前,人们大多都会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已经不需要提醒了,不过,在其他地方,‘一米线’作用有限。”市民张先生也认为,在人比较多的场所,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场所,划设“一米线”无疑是防止小偷近身的好方法,避免了一群人挤在一起,给小偷可乘之机。

市民吴女士认为,在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维持秩序不能仅靠一条“一米线”,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虽然这些场所都有‘一米线’,但难免会有一些着急的人,如果他们插队了,站在线外的人肯定不乐意,甚至还会和插队的人发生口角,就更影响现场秩序了,所以有些人明明看到了‘一米线’,却并不在线外等候,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我觉得,如果有工作人员在一旁管理,情况肯定会好很多。”

市民赵女士则表示,如今很多公共服务场所都有了叫号系统,取号后,市民可以安心坐在座位上等候,避免了一堆人在窗口前排队的麻烦,窗口前一般只有一个人,这样一来,“一米线”就没有划设的必要了。

记者感言:

“一米线”考验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

“一米线”只是城市文明中的一个细节。然而,一座城市就是由无数个像“一米线”这样的细节所组成的。正如有些“一米线”的坚守者意识到的那样,我们不能因其作用小就放弃它。同样,我们也不能因其作用小,就对它关注少。“一米线”不只是友情提示下的“等候线”,更是考验城市文明与市民素质的“文明线”。

“一米线”的设立是对公众素质的一种考验,它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生动地体现着城市文明的进步。“一米线”既是一面镜子,又是一把尺子,从中折射出人们的公德意识,丈量着人们的文明程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尊重“一米线”,不仅是在尊重别人,也是在尊重自己,尊重心中的公德意识。

坚守“一米线”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系到一个人公德意识的大事。从随意踩踏有形的“一米线”到自觉遵守心中的“一米线”,也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期待这个美好时刻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