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近年来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占到25%
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值得子女关注
本报记者 张敏
提及对老人的关爱,大多数人会把焦点集中在老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却很少关注老人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据统计,近年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占到了25%,成为了继阿尔兹海默症后的第二大疾病,引发了人们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人的抑郁症呢?记者就此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家庭。
夫妻分居两地带娃,顾此失彼心生焦虑
家住城南某小区的钱奶奶老家是天津的,今年67岁,来丹阳帮女儿带娃也快三年了,好不容易适应了这里气候环境的她近一个多月来却失眠了。
因为睡眠不好,钱奶奶情绪很低落,除了给孩子做饭,每天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热天不开空调,也不和人说话,焦虑、抑郁情绪特别明显。
“在家除了带孩子的时候会说说话,连我都不太搭理,就算我静下心来和她聊天,得到的回应多是抱怨,埋怨我不听话,离开老家那么远生活,还说这样活着没意思。”钱奶奶的女儿说。由于沟通不畅,钱奶奶的女儿无法得知老人家心里的具体问题,只好带她去看医生,结果被诊断为抑郁症。
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钱奶奶和老伴长期分居两地,分别帮女儿和儿子带孩子。钱奶奶在丹阳带外孙,老伴在老家带孙女,这一年到头就暑假和过年聚两回。钱奶奶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特别盼望老伴能在身边。而老伴今年查出了胃溃疡,钱奶奶也深感自责。这个暑期,小外孙因为小升初要补课,她又不能带孩子去天津和老伴团聚,心里面着急却说不出来,晚上吃安眠药也睡不着。
像钱奶奶这样的现象,医生表示并不少见,这些年帮孩子带娃出现心理焦虑的老人逐渐增多,他们一方面需要老伴的陪伴,另一方面又放心不下小辈们,如果再因此分居两地的话,就有可能产生焦虑的心理,这种焦虑一直郁结着,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或遇到更复杂的突发状况,严重的话就会发展成老年抑郁症。“医生说,需要我们做子女的主动去关心老人,缓解老人这种焦虑郁结的情绪,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做,可能等孩子们大一点,两位老人住到一起会好点吧。”钱奶奶的女儿无奈地说。
照顾二胎任务加重,体力不支价值感缺失
随着“二孩”政策落地,很多帮孩子带娃的老人任务随之加重,第一个娃才脱手,紧接着第二个又呱呱坠地了,难免出现体力跟不上的情况。
今年63岁的李阿姨最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体力不支,尽管子女们和老伴都帮着她带两个孩子,但家人越是抢着干活,她就越感到力不从心,总为一点小摩擦而闹大情绪。一次大吵后,李阿姨选择了彻底沉默,除了照顾两个孩子的吃喝外,其他什么事都懒得管,剩下的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睡觉,不出门也不与家人沟通,郁郁寡欢,搞得全家人情绪都不好。
“我也想过劝她去看医生,但就怕提出来会惹怒她,真不知道她是二次更年期,还是得了抑郁症呢?”李阿姨的女儿担心道。在记者的介绍下,李阿姨的女儿与从事老年人工作11年的赵丽平老师取得了联系。赵老师是丹阳“娱乐养老”项目的发起人,专职和老年人打交道。她表示,李阿姨这种情况需要家人引起重视。“主要问题还在于老人价值感的缺失。”赵老师说,“带一个娃的时候,老人的体力尚可,存在感和价值感都能得到很好体现,可连续带第二个娃的时候,由于身体大不如前,老人会因自己帮不了家人的忙而感到自责,家人越是帮着干,她的价值感就越缺失,情绪波动就来了。”她还提醒赵阿姨的家人,老人会有第二次更年期的可能,但如果关注不到位,也很可能会发展成老年抑郁症。
失去老伴情系儿孙,表面乐观暗自伤神
70岁的赵婆婆外向、个性开朗,儿子在国外定居,她常常在人前夸耀,可背地里却独自抹泪。
据了解,赵婆婆的老伴早年就去世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外深造并结婚生子,因为担心赵婆婆一个人住着孤独,2012年的时候儿子将她接到了国外住,并让老人帮着照顾刚出生的儿子。在国外那几年,赵婆婆语言不通,没有自己的朋友,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了孙子的身上,每天就是在家里面做饭洗衣服。
随着年龄增大,赵婆婆开始思念家乡,强烈要求回国,之后她开始了独居生活。因为腰腿不好,又没有亲人在身边照料,有好多天赵婆婆都只能躺在床上,无助又孤独,她甚至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负担。近期的一天,她把积攒的好多颗安眠药一次性倒进了嘴里,想一了百了,幸亏隔壁邻居及时发现救了老人。
对此,赵丽平分析称,随着人步入到老年阶段,要面临许多人生状态的改变,比如说,机体老化要面临体力的丧失,退休要面临价值感的丧失,老伴去世要面临亲密关系的丧失,这些改变有时候会摧毁他们的神经,需要在足够的社会支持下渐渐地完成过渡才行。“老年人自己往往只关注身体上的不适,对焦虑、郁结的情绪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抑郁。”赵丽平分析道。
心理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家有老人失眠两周的,就应该劝其就医了,因为失眠是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开始出现的症状,需要警惕,更需要预防。避免以消极的睡眠方式休息,应多采取散步、聊天、游玩等比较积极的方式好好休息。
“其实,真正解决老年抑郁症的办法还是子女们的陪伴,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顺,也是最好的良方。子女们不妨多一些耐心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赵丽平最后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