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现“机器人”体检,真的靠谱吗?
记者体验:两次体检结果有差异;医生表示:体检都需要借助医学手段和方法
上图为一市民用“机器人”进行体检,引得其他市民驻足观看。
左图为记者间隔5分钟的两次体检结果。
记者 赵文菁 摄
本报讯(记者 陈晓玲 赵文菁)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市一商场内,几台白色的“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付29.9元,不需要跑医院,不需要抽血,只需要按照流程操作,两分钟左右,就可得到一份人体10大系统、70多项指标的健康报告。这个“机器人”为何能有如此功能?体检报告到底可不可信?一些市民好奇的同时,也倍感疑惑。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市民疑惑:把手放在机器上就能体检,如此简单靠谱吗?
“最近,开发区一商场里出现了一种‘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支付29.9元,就能进行体检,两分钟就能出报告,包含人体10大系统70多项指标,这报告也不知道准不准确。”近日,市民吴先生向记者反映了此事,对于这一高科技产品他很是疑惑。
随后,记者来到该商场,在1号门附近的自动扶梯旁,记者一眼就看到了吴先生所说的“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旁边竖着的一块广告牌上,上面写着详细介绍和操作流程。附近一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已经放在这里一个多月了,吸引了很多人,周末的时候,更是会出现围观的现象。在记者与该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不时有市民走近机器查看并进行体检,甚至还有小朋友,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上面贴着的“不适用人群:孕妇及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这一提示。
那对于这个“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体检过的市民觉得怎样呢?记者对一位正站在“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前操作的市民进行了采访。这位男士告诉记者,他已经体检完毕,但现在关注的公众号上显示,需要支付29.9元才能查看体检报告,他正犹豫要不要付钱。“路过的时候看到这个机器觉得很新奇,就尝试了一下,等体检完了,才知道需要付钱才看得到报告,这上面也没说需要付费,而且也不知道准不准确。”他觉得,“要付费感觉这更像是个骗局,你看,不仅需要对着摄像头扫描脸部,还要扫描手掌,不会泄露什么信息吧,想想还是算了,还是去医院体检放心些。”
走访中,不少市民听闻有如此“神奇”的机器,感到好奇的同时,都表现出了疑虑。“我们在医院体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台机器却只需要把双手放在一个仪器上,几分钟就能检测出这么多项指标,也太夸张了吧?我觉得不可信。”市民王女士如此说道。
记者体验:间隔5分钟体检两次,存在风险的指标数出现差异
当天,记者也体验了一下“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为了让得出的“健康报告”有可比性,记者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了两次体检。不过,虽然两次体检前后仅间隔了5分钟,但存在风险的指标数出现了差异。
记者站到“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的屏幕前,屏幕上就立刻出现了一个二维码,提示“微信扫码,检测您的亚健康状态”。随后,记者扫描二维码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后,屏幕上就出现了扫描面部的镜头和提示开始检测的图标。通过面部扫描,机器自动识别了记者的性别,然后记者将双手放在测量球上的指定位置后,屏幕上就开始显示体检的进度。不过,在体检进度从0%到100%的过程中,只要记者面部没有在镜头的中间位置,机器就会发出提示音。这一点让记者颇感疑惑。
整个体检过程大约在两分钟左右,当体检进度显示为100%后,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就发来了“健康报告”,上面显示:“您有17个存在风险的指标,其中10个轻度风险指标”,而想要查看具体哪些指标存在风险,就必须根据界面下方的提示支付29.9元,但在机器旁边的广告牌和机器上,均没有提及需要收费。
5分钟后,记者又进行了一次体检,但这一次的健康报告居然就出现了不同,存在风险的指标变成了18个,轻度风险指标变成了11个。
商家客服:“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不是医疗器械,不能诊病、断病
“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是运用何种原理进行体检?随后,记者拨打了“健康报告”里的健康热线。客服人员表示,“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是通过面部光谱波采集技术、人体脉搏波数据采集技术、人体生物电磁波采集技术三大采集技术,收集三大波段信息后,将这三大波段信息传送到云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健康报告”。此外,该客服人员还告诉记者,“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虽然只是一个智能筛查仪器,不是医疗器械,但它筛查出的身体实时亚健康状态准确率高达80%以上。
那为何孕妇及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使用“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呢?对此,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云端数据库都是采取的成人身体数据指标,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将他们的检测数据跟成人数据进行对比的话,得出的体检报告没有参考价值;而孕妇处于妊娠期间,体检出来的异常项都可能是正常的妊娠反应,所以对孕妇来说也没有参考价值。
对于记者用同账号在同一台机器上做了两次体检而健康报告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客服人员也作出了解释:“‘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采集的是人体光谱波、脉搏波和生物电磁波,两次体检结果存在差异是因为每次都波动不一样,所以健康报告只能作为参考,不能诊病、断病。”
医生表示:体检都需要借助医学手段和方法
随后,就此事以及体检报告的准确性,记者咨询了我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一位资深医师。他表示,对于“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他并不了解,但如果真的有这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首先引进的应该是正规医疗单位,然后由正规医疗单位去做进一步推广,以保证体检对象的体检质量,“体检分医疗性体检、通过性体检和健康体检,但无论是哪种体检,都需要借助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
“任何的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都仅仅是作为身体检测的辅助手段之一,所以这一机器得出的健康报告是否准确还有待商榷。”该资深医师建议,想要得到更严谨的身体检查与诊治,市民应该去正规医疗单位进行体检,“现在正规医疗单位的体检设备都比较先进。体检之后,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医院还会有医疗专家、医疗团队进一步来帮你确诊并治疗,这样才可以达到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