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为乡村振兴植入鲜活基因

感受丹北前巷村“翻身”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幸福指数

核心提示: 产业兴旺,环境秀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改革开放40年里,丹北镇前巷村通过激活自身发展动力,创建文明村新风尚,让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

“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⑦

文明,为乡村振兴植入鲜活基因

——感受丹北前巷村“翻身”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陈静 菀滢 通讯员 丹北宣

整齐划一的前巷村别墅。

记者 陈静 菀滢 摄

 

产业兴旺,环境秀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改革开放40年里,丹北镇前巷村通过激活自身发展动力,创建文明村新风尚,让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

物质文明发展让前巷村成为首先“富起来的村”

在前巷村村民朱荣胜的印象里,上世纪70年代的前巷村,绝对是一个穷乡僻壤。“曾经有句话叫‘箱子田、锅底塘,一场大水泪汪汪,十年就有九年荒,有女不嫁前巷郎’,可见前巷有多穷。”朱荣胜苦笑着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村里的平房都不会高过2米,进门都得弯着腰,一家五口住在一起,转个身都能磕着碰着。“那时,连温饱都不能保证,哪儿还顾得上砌房造屋。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穷’。”朱荣胜说道。

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前巷村,当时村里不仅发展了村办企业——天工集团,还大力发展畜牧业,朱荣胜就和村里人“各显神通”,饲养了肉猪和蚕。1988年,朱荣胜成了村里的万元户,并在同年花了2万元,将自家平房重建成了两层小洋房。“小洋房住着多舒坦啊,不仅不用五口人挤在一起,而且生活变得不再拘谨,这是我们祖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朱荣胜告诉记者,随着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当时许多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随后的十几年,朱荣胜为家里添置了小轿车,为了孙子孙女上学,朱荣胜在2012年购置了城区的商品住房,2016年又为家里添置了一辆新车,现在,朱荣胜把自家小洋楼的一层改成了小餐馆,每天的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朱荣胜生活条件的变化反映了前巷村大多数村民的生活状态。回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巷村,当年的村支书朱和松也不禁感慨道:“从改革初期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到现在人均年收入46000元,‘村企共建’一直是我们村办企业的初衷。”朱和松说,1980年,朱小坤创立了天工集团,带动了村里的一批人首先富了起来。这时,村里面临了一个新问题:农田没有人愿意种了,每到种植小麦的时节,田地都是荒的。针对这个问题,村里想了许多对策,最终选择了土地复垦。“记得第一次进行复垦是前巷村花园头的六队、七队、九队,没有靠肩挑、人推去填土,而是请了练湖农场的推土机作业。”回想起那些年参加的农田生活,朱和松满是回忆。1992年至2000年,原前巷村对农业投入了1100万元,对原先数千亩土地进行了复垦,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承包给种粮大户,实现“一田制”集体种植,村民们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时农民生活。如今,原前巷90%以上的青年都在天工工作,成为了“离土不离村、坐拥双收入”的新型农民。

如今,有着4000余名常住人口的前巷,恢弘的厂房、漂亮的别墅、宽阔的马路、清丽的花草树木已是村里的常态,数年来的“村级管理企业化”也确实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幸福捷径”。

精神文明建设使前巷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中国“美丽乡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些年,前巷村获得的“国字号”“省字号”的荣誉数不胜数,一面面悬挂着各种奖牌的荣誉墙分外耀眼,而其中有一块牌子被高高挂起、独占鳌头。“‘全国文明村’,这是干群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前巷村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多举措倡导文明新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植入了鲜活‘基因’,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前巷村党委书记朱金鹏说道。

“朱书记,之前孩子谈了一个本村的女朋友,听说我家还不是十星级文明户,倒有些不肯了。今年我们还得再努力努力,争取评到十星。”这是前不久,在朱金鹏办公室里一村民与他的对话。一块小牌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十星级文明户”已经成为村民心中荣誉的象征,越来越多的村民渴望“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能挂上自家门口,这已经成为前巷村民证明自家文明素质的最重要标准。

多年前,前巷村就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拥有了一套自我约束的民主管理方法。自2004年开始,前巷村里推出了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由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动态考评小组,每月对全村每户家庭进行一次考评并记录存档,年终根据全年考评情况给每户家庭评星,每年从遵纪守法、计划生育、履行义务、土管建房、公益事业、热爱科学、勤劳致富、明礼诚信、卫生健康和平安管理十个方面对各户村民进行考核,评选出七星级至十星级的文明户公开公布。“我记得评选的第一年,村民的积极性相当高,每每在村里都能看到村民们自发地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氛围真不错。当时村里总共有300多户,只有78户评上了十星级文明户,稀罕得很。”朱金鹏说道。陈九保是五星村拆并到前巷村后每年“十星级文明户”的保持者,他觉得自己很自豪,“没有合并前,我就很羡慕原前巷村的‘十星级文明户’,那金闪闪的小牌子就像招牌一样,证明着自家的家风。”除了自豪外,他还觉得多了一份约束和责任,10多年来,他不仅要保持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想着自己是“十星”,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好榜样。

此外,为了提高“十星级文明户”的影响力,让村民共享村级经济发展的成果,前巷村还将物质奖励和评星挂钩。

1996年,原前巷村成为了省级文明村,2015年,前巷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前不久又通过了两年一次的全国文明村复审。“2016年,前巷的‘十星户’已达90%,村民的综合素质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不同的提升。”朱金鹏说道。随着村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上升。朱金鹏告诉记者,在前巷村,每位村民都有一本“幸福账本”,上面仔细罗列了养老金、合作医疗、教育奖励、旅游等多项福利补贴,村里还不断完善养老金制度,让前巷村民尽享“优厚福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