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馒头”轶事

核心提示: 1956年,我在访仙萧家巷小学上五年级,夏忙收割完麦子后,皆急着去麦田中抢拾麦穗。

■朱银和

1956年,我在访仙萧家巷小学上五年级,夏忙收割完麦子后,皆急着去麦田中抢拾麦穗。当年6月下旬的某日清晨,母亲轻声地唤醒我说:“你到访仙用麦子换点馒头回来当早点,你父亲要把‘沟泥’(从沟中挟上来的污泥)推到麦田中,灌水后就可栽秧,因活儿重,换些馒头以防肚子饿着。”我立马下床,经简单的洗刷,便提着用小竹篮子装着的小麦,兴匆匆地向离家5里多路的访仙镇疾步走去。途中看到那些纤夫拖着木船在九曲河中缓慢前进。我想着趣事,哼着儿歌,不知不觉来到访仙东街“赵书发”馒头店,只见“换馒头”的男女们排着长队在耐心地等待着。我提着竹篮盛着的小麦加入了队伍之中。眼看就要轮到我们时,店老板赵师傅笑着说:“对不起,请大家等十几分钟,等‘出笼’的馒头下来,再换给你们吧!”大家眼望那热乎乎的蒸笼,期待着“出笼”的馒头。此时我急于方便,就把盛有麦子的竹篮放在我排队的位置处,去寻找方便处,等我完毕回到店中,我的竹篮不见了,我焦急地问邻近我的排队者,他们都说不知道。看见泪水满面的我,赵师傅同情地对我说:“给你二个馒头回去吧,以后做事要牢靠点。”生性好强的我对他说:“不用了,谢谢你。”我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回到了家。

父母见我空手而归,且泪水不断,心疼地问起原因,当我难受地讲述“失竹篮”的经过后,母亲关切地对我说:“不要哭,马上做好吃的煎饼,不怪你!”父亲见我脸上的泪水痕迹,也递上湿毛巾给我,让我擦干净后,说:“那个拿起竹篮子的人太缺德了,你记住,不管啥时候都不能做昧着良心的事,要诚信做人。”父母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求真做人。

62年前那“换馒头”轶事至今令我常思不忘。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