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早晚食粥午喝汤,多食果蔬祛暑热

核心提示: 17日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我国多地将开启“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专家提醒说,为祛暑热,此时节公众可注意饮食调理,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日常多食新鲜果蔬。

连日高温,网友朋友圈晒防护装备

17日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我国多地将开启“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专家提醒说,为祛暑热,此时节公众可注意饮食调理,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日常多食新鲜果蔬。

“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

“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说。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高温天气,而随着“三伏天”的到来,这种高温态势有增无减。中央气象台预计,“入伏”前后,高温天气将再度开启,高温影响的范围将波及多个省份。气象专家表示,这将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高温过程。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为了平安度过“苦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注意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同时补充绿豆汤、酸梅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采取防晒措施;在饮食调理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小白菜、生菜、西瓜、香瓜、猕猴桃等清热解暑的鲜蔬和鲜果。

“三伏天”时节,正是“暑、热、湿”三气相交之时,人体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状,如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李艳玲建议说,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祛暑静心,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防止中暑。

>>>链接

高温下注意防中暑

连日高温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轻度中暑可能会造成起痱子、晒伤等情况,重度中暑会造成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

其中,当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就会发生热射病,10至15分钟内,体温可达到40℃以上。遇到热射病,应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放在凉水淋浴下;用凉水喷洒在病人身上;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期间不要给病人喝水。

防暑小贴士:

1.不论运动量多少都需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至4杯凉水,体量约是500至10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2.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否则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3.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至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同样是500至1000毫升。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