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②

“国家863项目”首次落户行政村

——看云阳街道迈村如何从别人口中的“烂塘”到摘得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

核心提示: “这是我们迈村未来的发展规划,请大家来看一看。”昨日一早,在云阳街道迈村村委会,村党委书记王金和将两本厚厚的迈村打造茶苑城的概念性规划方案摊放在几位村民代表面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根据规划,迈村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宜居宜业的江南水乡为目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迈村新城提档升级,建设45万平方米左右的茶苑城综合体,塑造迈村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本报记者 蒋须俊 符云莹

图为迈村村民正在学习网上销售农产品。

记者 萧也平 摄

“这是我们迈村未来的发展规划,请大家来看一看。”昨日一早,在云阳街道迈村村委会,村党委书记王金和将两本厚厚的迈村打造茶苑城的概念性规划方案摊放在几位村民代表面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根据规划,迈村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宜居宜业的江南水乡为目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迈村新城提档升级,建设45万平方米左右的茶苑城综合体,塑造迈村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我们不仅要拆除老旧房屋,整治环境,从丹金溧漕河引水进来,打造水美乡村,还要厚植规划、人才、乡愁的‘大树’,因地制宜划设科教商贸区、滨河康养体验区,建设中医文化、茶叶文化体验一条街。”村民们一边看着设计方案,一边听着王金和的阐述,一幅崭新的迈村蓝图在脑海中徐徐铺展开来。62岁的村民李小龙为规划叫好:“谁也想不到,几十年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们住进了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迈村新城,从农民变成了居民。未来新城还将继续发展升级,光是想想都觉得振奋!”“现在和几十年前苦哈哈的日子可不同,我们11组20多户人家,80%的家庭都买了汽车。”村民邓国二接过话头说,“只是我们都羡慕那些搬进新城的村民,希望新的规划把我们这一片考虑进去,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村民包巧风说:“以前哪能和现在比!我家里8口人那时要种12亩地,负担很重,真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土地流转了,生活也改善了。我们不拿镰刀、锄头了,改用电脑、手机哩!”

大家围绕着规划,你一言我一语地谈感受、说看法,回忆着过去的日子,叙说着现在的生活,畅想着未来的图景。王金和的思绪也被他们拉回了几十年前。

作为土生土长的迈村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王金和见证、亲历了迈村几十年来的巨变。“四十年前的迈村,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是让人瞧不起的穷村。”王金和说,当时的迈村有“五多”,即举家搬离的多、家庭赡养矛盾多、混社会的人多、文化水平低的人多、光棍多。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经济落后造成的。出生在穷人家庭的王金和早早就明白,只有经济改善了,家里才会慢慢变好。为此,他学过瓦工,盖过房子;改革开放后,更是甘当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专做水塔、烟囱等工程,还取得了中级工程师的证书。上世纪80年代,王金和成了周边几个村里第一个买了摩托车的人。

凭着一股敢想、敢学、敢闯的劲儿,王金和的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而迈村似乎输在了发展起跑线上,村级经济远远落后于周围各个村。上世纪90年代,受命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时,王金和已成为城区叫得响的房地产企业老板。

怀着对故土的眷恋,1995年10月28日,王金和走马上任,从此,他从迈村发展的旁观者成为了直接参与人、带头人。到村后,王金和做的第一件事是调研,摸清村集体和村民的家底。

“这个村不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眼看着村集体负债累累、靠种田为生的村民一年忙到头还是穷得叮当响,王金和萌生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想法,定下了“发展城郊型农业、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发展调子。他先从村民们熟悉的种植业入手,请来专家指导,带着村民种起了“特色小葱”,帮助一部分村民挖到了“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村民后来又种起了韭菜、反季节莴苣等,不出两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就有了改善。

“迈村的发展不靠天、不靠地,要靠我们自食其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2003年,王金和创建了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吟春碧芽”茶叶品牌,探索“科技+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还成立了全国首个茶叶院士工作站,带动该村及周边茶农创新发展特色茶叶,实现脱贫致富。在基地的引领下,迈村村民积极学习种茶技艺、现代信息技术,还将茶叶搬到网上吆喝叫卖,形成了“吟唱一本茶经”的产业格局。“白天拿镰刀,晚上拿鼠标”成为流传一时的佳话。更让人惊叹的是,迈村还承担实施了国家863计划重大农业课题“茶园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推动了吟春碧芽茶产业升级,这也是“国家863项目”首次落户行政村。

几乎同时,迈村迈开了招商引资的步子。从第一个项目丹阳外国语学校落户迈村后,犹如葡萄串效应般,一个接一个产业项目落户迈村,村里还规划建设了迈村民营工业园。截至目前,工业园内已有61家企业落户,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2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不断壮大。

紧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迈村还加速搬迁了11个自然村,新建了农民集中居住区迈村新城。园区道路修建、河塘整治、中心村建设等民生项目投入不断加大,迈村从一个原先负债累累的穷村,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星村,迈村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早几十年前,周边先发展起来的村子叫我们迈村是‘烂塘’,村民们也整天愁眉苦脸。现在,‘烂塘’变新城,村民们每天笑眯眯!”王金和感慨道,“这就是发展的力量!”

近年来,迈村先后获得信息化国家示范点、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示范点、全国科普惠农先进村、省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等一系列殊荣。去年,迈村成为镇江地区唯一荣获“2017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的单位。

而今,迈村发展的脚步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