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锁珍: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核心提示: 3年,1000多个日夜,身材瘦小的母亲,毫无怨言悉心照顾着半身瘫痪的儿子,端水送饭、接倒大小便、洗澡、翻身、按摩、喂药,是年近七旬的姚锁珍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姚锁珍一家。

记者 旦平 摄

她,1米5的个子,90多斤。

他,1米7的身高,200多斤。

3年,1000多个日夜,身材瘦小的母亲,毫无怨言悉心照顾着半身瘫痪的儿子,端水送饭、接倒大小便、洗澡、翻身、按摩、喂药,是年近七旬的姚锁珍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三次手术,两次病危通知书

姚锁珍是皇塘镇后亭村自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女双全,夫妻恩爱。正当全家好日子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

2012年的一天上午,姚锁珍发现儿子张军有点不正常。“当时,他一直喊头疼、头晕,还感觉到有点四肢无力。”姚锁珍告诉记者,她立即跟丈夫张扣洪两人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微脑梗。后来,配了点药,就没发过病。不料2013年又突发脑出血,但他的生活还能自理,2015年12月夜里再次脑出血,在医院的108天里脑部动了三次手术,两次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过抢救和治疗,最后医生给出了“张军下半身瘫痪,失去行动能力”的结论。

出院后一个180斤的壮劳力变成了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喝水要喂、穿衣翻身要帮忙、大小便失禁、视力几乎为零的病人,儿媳照顾张军不到半年后带着孙子离家出走,所有的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姚锁珍夫妇身上。于是,姚锁珍夫妇全力照顾起了瘫痪在床的儿子。

不离不弃,全力照顾瘫儿

从那以后,儿子张军彻底过上了躺在床上的生活,姚锁珍成了他的专职“护理员”,一日三餐洗衣煮饭、端屎端尿、早晚擦拭身子,这是姚锁珍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刚开始时换导尿管都要雇车送到镇卫生院让医生帮忙,后来自学摸索会了自己给儿子更换。

每过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导尿管,每次帮儿子换导尿管是姚锁珍最痛苦的事,儿子不愿意母亲帮他更换,每当这时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会一股脑儿爆发出来,每次姚锁珍都任儿子发泄情绪,忍着艰辛帮儿子更换。

张军看着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心里充满了愧疚与不安,总想着帮帮妈妈,却又无能为力。“妈妈这辈子很不容易,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对我来说,下辈子都还不清她对我的恩情。下辈子我还要做她的儿子,让她幸福快乐地过一生。”张军说。因为得到悉心的照料,张军至今没有得过一次褥疮。相反从出院到现在两年多的日子里张军长了50多斤,脸色红润。

为了帮助儿子恢复,只要有阳光的日子,无论清晨还是夕阳西下时,附近村民都会看到夫妇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儿子,或散步或帮助其锻炼。经过一年的精心照料和康复训练,去年张军在父母的搀扶下能站立起来了,慢慢的从走几步到现在的走一段路,虽然还未能独立走路,但姚锁珍夫妇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坚持帮儿子锻炼,为了方便照顾瘫痪的儿子,老伴将两张小床拼成一张大床,每晚都与儿子同睡,为他翻身擦洗和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排泄物。因为不放心瘫痪的儿子,两位老人都不敢出远门。

各方帮忙,共渡难关

一个洗衣做饭,一个看管儿子,两位老人说:“本想老年时出去看看,现在最远就是街上和田头转转。”说这话时,记者似乎看见老人眼中的落寞眼神,但随即是两位老人的希望和决心,姚锁珍说:“只要我们在一天,都绝不放弃他,希望在我们走前,他能恢复得更好。”虽然这个能使他自理的简单愿望都是那么遥不可及,虽然老伴还患有三高、糖尿病,发过脑梗,但她依然信心满满。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姚锁珍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乡亲邻里的关爱,为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村里面安排老人担任村保洁员,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现在两位老人除了悉心照料和积极帮助儿子康复外,一有空闲就骑着三轮车,车上搭载着垃圾筐、扫帚、撮箕,骑着车一路捡拾、清扫路边的垃圾。

一说起姚锁珍,后亭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点头称赞,她的勤劳慈爱感动着每一个人。今年5月,姚锁珍家被评为丹阳“最美家庭”。“这些都是我的分内事,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姚锁珍告诉记者,她再苦再累,都会咬牙坚持,因为要照顾儿子。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