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公园内有个老年“唱歌沙龙”

40多位老年人定时相约献唱,演绎精彩晚年生活

核心提示: 在万善公园万善塔下的亭子内,一群老人经常晚上聚集在这里唱歌

本报记者 茅猛科

1uqha

图为老人们正在公园内唱歌。

记者 茅猛科 摄

在万善公园万善塔下的亭子内,一群老人经常晚上聚集在这里唱歌,他们以“万善公园唱歌沙龙”为名,固定成员有40余位,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也已经52岁。他们唱的红歌、老歌,吸引了很多散步的市民驻足欣赏。他们老有所乐,唱着歌,演绎着精彩的晚年生活。

十几位老人轮流献唱,优美的歌声“吸粉”不少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6月26日晚,刚走进万善公园区域,记者就被一位老人嘹亮的歌声吸引住了。夜幕下,76岁的冯志刚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得中气十足,打动和吸引了不少散步的市民,大家纷纷驻足聆听,还有一些市民拿出手机拍起了视频。之后,十多位老人轮流唱着歌曲,每到一曲唱罢,现场便会响起阵阵掌声。

“我们每周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的晚上都会相约来这里唱歌。”“万善公园唱歌沙龙”组织者张永梅告诉记者,他们演唱的曲目以红歌为主,也有当下比较流行的经典老歌,比如《少年壮志不言愁》《春天的故事》等等。

“每次听到他们唱歌,我都会停下来听上几曲,感觉整个人一下子有了活力。”今年58岁的陈锁坤告诉记者,如今,来公园散步先听老人们唱几首歌已经成了他的习惯。采访中记者发现,和陈先生一样,还有很多经常来公园的市民对这个“唱歌沙龙”都非常熟悉,甚至有市民表示,“如果到时间没看到他们,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并彼此珍惜

“我是昆山人,由于女儿嫁到丹阳,我2010年也跟着来到了丹阳。”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冯志刚老人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唱京剧,刚来丹阳的时候,周边没有认识的老人,总感觉有些寂寞。直到认识这些爱好唱歌的歌友,他才真正融入到了这个城市。

“正是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才聚到了一起。”张永梅告诉记者,去年夏天的时候,她从小东门广场来到了万善公园,当时只有3个人。之后,一些朋友慢慢加入进来,还有一些在公园散步的老年人,看到他们唱歌很感兴趣,经常过来听,时间长了也就加入进来,成为“万善公园唱歌沙龙”中的一员,成员也越来越多,如今仅是固定成员就已经有40余位。

“首先是大家都喜欢唱歌,然后有缘才能相聚,所以我们都非常珍惜和大家在一起唱歌的时间,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张永梅说。

忍着病痛,为歌友们编制歌谱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老人都有一本厚厚的歌本,上面大约有260首歌曲的歌词和歌谱。

“这些歌都是我搜集整理,然后编印出来的。”成员岳国锡告诉记者,他在这里主要是拉二胡,为大家伴奏。之前,大家都是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比较散乱,乐器师傅伴奏的时候也有些麻烦,很是浪费时间。今年4月初,岳国锡因为腰疼一直休息在家,于是便趁着这段时间为大家编印了“广场歌曲集”。

“为了这本‘广场歌曲’,他整整花了2个月的时间。”张永梅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歌本,大家点歌唱歌的时候就相当方便了,只要报个歌名,乐器师傅就可以根据字数很快找到歌谱,为大家节省了不少时间。

有了爱好,生活更有意义

“如今生活条件都好了,老年人退休在家很是清闲,但如果每天没事可做,会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更愿意追求一些有意义又令人快乐的事情。”张永梅告诉记者,他们聚在一起唱歌,一方面是为了快乐,另一方面是为了健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沙龙里面有一些老人,以前没事就打麻将。如今,他们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把麻将都给“戒掉”了。“跟大家一起唱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充实了退休生活。”一位老人说,“大家聚在一起,不仅可以唱歌,还可以拉拉家常,心情很是舒畅。”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于喜欢唱歌的老人来说,或许他们唱的不只是曲谱上的歌曲,而是自己的青春,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享受。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