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管理局 徐镇芳
华为,作为领跑全球的通信企业,无论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它的研发能力、文化建设,在业内外都是声名赫赫,更令无数青年才俊心向往之。去之前,与同行的其他领导交流,发现彼此都怀抱着朝圣者的心态,以期此行取得“真经”,归来学以致用,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6天之中,课业满满,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无不是华为的新、华为的大、华为的强。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持续精神饱满的企业,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誉和掌声。然而与此相映成趣的,却是华为人无处不在的危机意识。在华为人眼中,华为是不完美的,而且充满了缺陷与问题。这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遏制了华为人将历史的辉煌和现实的强大转化为自豪感的呢?华为人的不耻自我否定,与华为虽历经九死而最终得以豹变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逻辑?
有西方媒体评论,任正非把华为宗教化了。虽然任正非仅占华为1.4%的股权,却是能够将18万高素质员工的个人意志有效凝聚起来的精神教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去任正非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之外,最根本的就是华为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也就是华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本,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不惟任正非本人及其管理团队,而是18万高素质员工,不管原先有何其迥异的个性和知识背景,经过持续有效的关于价值观的培训,以及价值观导向基础上的职业化实践,他们几乎全部被成功改造:华为这个肌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客户化”了。30多年,华为从未动摇过一贯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这正是华为30多年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精髓所在。
回想起我本人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担任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来,为了给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机关提供坚实的机关后勤保障,在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格外重视后勤团队的文化建设。从2010年起我们就持续开展了“三造”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用以提振后勤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同时将数年来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形成了“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美品质”这一具有生动实践特色的机关后勤工作理念,并使之成为后勤人的为之奋斗的理想,成为了大家的工作自觉,对提升后勤部门的作风效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华为可以说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华为奋斗者形成了华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奋斗者”是宝贵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之区别于一般人,就在于其不畏困苦、攻坚克难、实践实干、善作善成。“为本”就要求在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上予以倾斜。当然,眼下的机关虽然已经吹进绩效考核的缕缕清风,但是总体上还是四平八稳,不能像企业一样完全实施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发现这些奋斗者,为他们提供平台,使其不断得到摔打锻炼,以此带动、培养和激励更多的奋斗者出来,增强我们的中坚力量,保持工作团队的活力和长期艰苦奋斗精神。
面对时间的腐蚀,任正非是乐观的,因为他找到了歼灭顽敌的法宝,这就是学习借鉴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来的“自我批判”,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地消解经验主义,构建自己的耗散结构,实现“熵减”,从无序走向新的有序。有了“自我批判”这一利器,在面对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油然而生的不仅不是无限的膨胀与自满,而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所以任正非坚定地说:“华为不需要历史,华为要忘掉历史。”
最后,谨以去年8月22日晚填的一支小令结束本文,并以此向新时代的“奋斗者”们致敬:
十六字令·加班
拼,
戴月披星未算勤。
通明处,
霜鬓映丹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