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庄主”的绿色田园梦

核心提示: 正值“三夏”时节,记者在位于丹阳市现代园艺产业园内的江苏年丰粮油种植合作社的小麦基地看到

本报记者 蒋须俊 实习生 魏郡玉 通讯员 陈新辉

记者 萧也平 摄

6月初,正值“三夏”时节,记者在位于丹阳市现代园艺产业园内的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小麦基地看到,六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一望无垠的麦浪中驰骋,短短几天,这里的4000多亩小麦就抢收完毕,随着机收后大型拖拉机对一方方土地的耕翻、平整和上水,水稻机插工作紧随其后,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营这4000多亩土地的当家人就是被誉为“女庄主”的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庄玉枫。

今年是庄玉枫从事粮食规模化的第6个年头,在这个农业园区,年已六旬的她凭着诚信的坚持和永不服输的韧劲,成功完成了从“商界精英”到“种粮大亨”的蜕变,她的种植基地也成为云阳街道乃至我市现代农业的一扇“窗口”。

从“商界精英”到“庄稼人”的蜕变

初见庄玉枫,看着不像是干农业的。但她一双手透露了“职业信息”,黝黑的手背,粗壮的手指加上手掌里的老茧,都在诉说着田间创业的故事。

1991年,庄玉枫从部队转业到丹阳,先后在丹阳物资局等部门任过职。1996年,她怀揣梦想,离开单位选择创业。从销售钢材起家,她逐渐将产业覆盖至门面房出租、汽车维修等方面。“不夸张地说,那时我在本地商界也算是个颇有名气的人了。”庄玉枫说。

日子顺风顺水,本该衣食无忧的庄玉枫在一次帮助战友的过程中陷入了困局。“当时战友借钱来丹阳投资农业,但发现追加投入太大,便放弃了在现代园艺产业园继续投资。由于前期投入的几百万元已经套牢,无法支付借贷,只有把签订的4000亩承包土地转给了我。”庄玉枫说,她当时就蒙了,要偿还贷款不说,不种地的话还得赔偿违约金,两项加起来差不多就是全部身家。“没办法,为了生活,为了兑现战友的承诺,我必须坚持下去。”就这样,50多岁的庄玉枫在2011年走上了农田规模化经营之路。

“说实话,我接手时,自己对稻麦生产一窍不通,对这4000亩地怎么种,可以说两眼一抹黑。”回忆当时的情形,庄玉枫感慨万千。她说,一直以来,自己奉行“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这一人生信条,靠着没有退路的想法逼自己,每天都是第一个下田,凌晨五点半就在田里忙碌,跟着工人学,请专家来指导,虚心求教,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吸收农业知识。“最怕的就是夏天,在田间劳动时不但蚊虫多,还有蛇,经常吓得我扭头就跑。”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农田摸爬滚打三年后,庄玉枫从门外汉变成了“老农人”。“2014年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稻米产量稳步提高,沉重的债务也逐渐消化。”

在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上求特色

“虽说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8年了,但直到去年我们才把‘江苏年豊’这个牌子挂上墙。”庄玉枫指着合作社门上的牌子对记者说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就在她的粮食规模经营逐渐有了起色之际,两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又接踵而至。“先是2015年,一场冰雹打掉了我的2000多亩小麦,损失了100多万元;接着是2016年秋,水稻武运粳24出现大面积稻瘟病,加上夏季雨水过多,损失又近200万元。”庄玉枫说,这些灾害并没有吓倒她,相反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一定要挺过去。困境之际,政府推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帮她解了燃眉之急。

说到这里,庄玉枫特别强调,既然自己的农业公司和合作社取名“江苏年豊”,一方面就是要做到粮食丰产丰收,另一方面要按照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的要求,在农业上树立自己的标杆。“刚种植的头两年,小麦、水稻产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我就带领员工瞄准吨粮田的目标,狠抓科技、机械投入,在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粮食稳产丰产了,才能称之为‘年豊’。”前年和去年,她专门请来云阳街道农技人员现场测产,结果当年粮食丰产态势喜人,水稻亩产达到1200多斤,小麦亩产量达到了近800斤。

记者看到,合作社内建有仓储、烘干、工厂化育秧、机库、晒场等场地。“目前,我们有9台大型拖拉机、7台联合收割机、17台大型植保机、6台插秧机及育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机等现代化种植机械。”庄玉枫自豪地说,“粮食生产六大环节上所需机械,我们合作社配备齐全,应有尽有。得益于粮食全程机械化,基地的4000多亩小麦只需4天时间就能全部抢收结束。另外,还能通过自主育秧和开展机插秧系列化服务,不但满足自身需要,更惠及周边农户。”

致力打造休闲观光的“绿色田园”

“既然选择了农业,要做就要做好,不仅要做成粮食年年丰收的示范基地,更要打造成为休闲观光型的‘绿色田园’。”庄玉枫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基地还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植保基地,一系列新的技术正在这里孕育。

据庄玉枫介绍,六年来,她先后投资了2000多万元,除去主干道路是由政府和相关部门修建的,其余的田间道路、沟渠、农业设备等基础设施都是由她一人出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得年丰一步步走向正轨。现在,她不但建起了拥有8台套烘干机的烘干房,还有一个大型仓储中心,足够容纳4000亩地的粮食产出。同时,基地和无锡一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大部分的稻谷烘干后直接卖出,剩下的稻鸭共作大米则是自己加工销售,在镇江、南京等地均有很好的销售市场,年销售量达40万公斤。

谈到这几年农田改造带来的变化,庄玉枫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每到插秧时节,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白鹭飞来,跟在机械后头盘旋,十分壮观。庄玉枫认为,这都是农田修复带来的回报。目前,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农业综合开发万米田间道路建设,正进一步做好农田设施配套,扩大无公害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力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将更多优质稻米推向市场。“今明两年我们将对废塘废沟进行复耕,同时对周边启动农业观光设施建设,通过在农田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把休闲观光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拥有鸟语花香格局的生态农业园,让江苏年豊成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