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晓玲)近日,家住开发区农行宿舍楼的居民马女士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反映,称开发区东方路与云阳路交界处附近,有一个“为民服务箱”里面不仅没有便民设施,而且被塞了垃圾,成了路人眼中的“垃圾箱”,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处理,让“为民服务箱”能够真正“便民”。
“虽然就住在附近,但之前一直没有注意过这个箱子,直到前两天在此处等红绿灯时才发现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当天烈日当空,原本是想到此处躲避太阳暴晒的,看到那个不锈钢的箱子很是好奇,于是就低头看了一下,“因为箱子上面写着‘为民服务箱’,原本以为里面会有什么便民设施,比如打气筒什么的,这个我在新闻上也有看过,可没想到里面除了几块没用的木头,就是垃圾了。”
21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的情况确实如马女士所说,“为民服务箱”里有木头以及餐巾纸、香烟盒、包装塑料袋等垃圾,好好的一个“为民服务箱”成了垃圾箱。此外,记者还看到,在距离“为民服务箱”仅仅两三米的地方就有一个分类垃圾箱。“可能是路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随手扔进去的,因为里面是空的,箱子上面‘为民服务箱’几个字也不太清楚了,所以也不知道这个箱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一位路过此处的市民说。
对于这样的情况,马女士觉得,既然设置了这样的便民设施,就应该物有所用,不能只是“摆设”,更不能让其沦为“垃圾箱”。她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爱护身边的便民设施,同时,有关部门也应把便民箱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给市民提供方便。
“为民服务箱”里面的垃圾。记者 陈晓玲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