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糖佬

核心提示: 旧时的农村,几乎天天有挑着担子上村换糖的人,俗称“换糖佬”。

■朱金富

旧时的农村,几乎天天有挑着担子上村换糖的人,俗称“换糖佬”。换糖佬在孩子中最受欢迎,他们听惯了换糖佬的吹笛声(也有敲小镗锣的),只要村口响起笛子和镗锣的声音,小孩子们就不约而同地跑出家门聚集到换糖佬担子周围,换糖佬“孩子王”的雅号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换糖佬的担子一般是旧箩筐和柳条筐,一头筐子上面放着一块长约三尺、宽二尺的长方形木盘,四周约有二寸高的挡板,木盘里摆着小孩喜欢的各种糖块,还有一把给小孩敲饼子糖的小榔头和一块铁板砧子;另一头是专门盛放孩子用来换糖废品的空筐,孩子们拿来的废品五花八门,如旧絮破布、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破橡胶底、牙膏皮子、空酒瓶……如果孩子拿来的废品多且质量较好,换给的糖也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换糖佬会根据孩子废品的多少,换给孩子们相应数量的糖,有趣的是孩子们在换糖时,都会“得寸进尺”,要求换糖佬连添三次糖,那时候大人们教小孩要“添点,添点,再添点,连添三次又香又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如遇孩子要求换糖时,换糖佬都会“留一手”,在孩子们的“纠缠”下再继继续续连敲三次糖,孩子们看到手里捧着大大小小一堆糖十分高兴。旧时农村的孩子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能够吃到用废品换来的糖,个个乐得眉飞色舞。

换糖佬担子木盘里所放的糖都是自行加工制作,地方上的换糖佬一般是从金坛或常州批进料糖,然后放入铁锅里煮烧,待料糖里的水分烤干后就加入白糖和糖精,搅拌后起锅套在特制的木桩上进行反复拉条拍打,五斤左右的料糖要拉上半个多小时,然后在拉制好的料糖上再撒一层薄薄的面粉就可以加工成各种糖块了,如条形软糖、饼块硬糖、空心芝麻糖、炒米花生糖,为迎合孩子的喜爱,换糖佬还用自制的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棒棒糖、颗粒糖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聚拢在换糖佬担子周围的孩子也日渐稀少,那些木盘里摆放的各种糖块已不再是农村孩子的嗜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换糖佬在农村已逐步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