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和狄塘地名谈

核心提示: 在丹阳西乡,有两个地名很不一般。它俩距丹阳古城约20华里,一南一北,相邻而筑。它们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两个地方就是下邳和狄塘。

吴志阳

在丹阳西乡,有两个地名很不一般。它俩距丹阳古城约20华里,一南一北,相邻而筑。它们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两个地方就是下邳和狄塘。

现今的下邳由下邳欧甲和下邳马甲两个自然村构成;狄塘则由曹甲、王甲、欧甲、阮甲、夏氏甲、李甲、巫甲、夏甲(夏巷里)、石甲山、曾甲十个自然村构成,号称“十狄塘”。

历史上著名的下邳并不在丹阳,而在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下邳别称邳国、下邳郡。下邳地名起源是在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太祖在楚汉战争取胜称帝后,将郯郡复名为东海郡,辖有38县,东海郡的首府是下邳。西元前202年,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韩信楚国定都在下邳。西元72年,汉明帝成立下邳国,封他的儿子刘衍为下邳王。到三国时期,下邳为东部兵家必争的城池。徐州治所下邳是陶谦发迹的属地之一。

清朝年间,郯城地震,下邳都城从古邳镇迁往今天的邳州市邳城镇,民国元年始有邳城镇迁往运河镇,史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今天的邳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睢宁县古邳镇有近5000年的历史。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下邳是孙权的出生地。《邳州志》记载:“孙坚作下邳丞时生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孙权6岁时,随父离开下邳;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坐享江东。

据当地年长者介绍,丹阳下邳的地名,也是源于孙权。下邳马甲和欧甲的始祖是当年孙坚任下邳丞的随从。孙权在江东成就帝业后,感念马氏和欧阳氏的忠诚和功绩,在孙家发祥地丹阳白鹤山西南十里的地方分别给他们划封千亩领地,供他俩在此颐养天年。为了感念主恩,马、欧阳两人把自己的封地取名“下邳”,以示感恩孙权及东吴朝廷。

在下邳西侧,是丹徒上会的高陵村。高陵和下邳中间有个高陵墩,据说是孙权妹妹孙尚香的陵墓。刘备东吴招亲,在镇江北固楼迎娶了东吴公主孙尚香。尽管是政治联姻,但美女配英雄,还是成就了一段被后人传颂的不朽佳话。戏文里讲,孙尚香作为东吴第一大小姐,生性骄横、强势,连周瑜、吕布这样的旷世英雄也不放眼里,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对方稍有不爽,便会粉拳相加。倒是刘备用微笑和懦弱(假装的)让尚香神魂颠倒,使她心甘情愿地成为刘备的夫人,随着刘备颠沛流离。尚香死后,还念念不忘她这个“蔷薇王子”,把自己葬于高岗之上,好“千里望夫”。

狄塘,源于当地有条小河,叫“狄塘河”。蜿蜒数十里由丹阳护城河汇集长江、东海。有史记载:“狄塘河畔,水岸江南,虾壮蟹肥,桑树遍野。实乃蚕丝、稻谷之地,鱼米之乡。”

由于宜居益生,所以这里人口密集。从东汉到南宋,先后有曹、夏、巫、王、李、曾、石、阮、欧阳等20多个姓氏祖先择此定居,繁衍生息。

这众多定居氏族中,有的还出之名门、豪门。曹甲曹氏是北宋开国宰相曹彬之后;欧甲欧阳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后;曾甲曾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和北宋名相曾布的后代;夏氏甲、夏巷里夏氏是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夏侯惇的后代。

在狄塘十甲,村民既崇文也尚武,因而历朝历代都是人才辈出。

司徒最早的新式学校就出在狄塘。民国三年(1914年),曹甲就废私塾办洋学,尽管只是初级小学的复式班,但课程设置已像模像样,语文、算术、图画、体育、音乐、自然常识、手工、游戏也是应有尽有。新中国成立后,从狄塘走出去的知识分子(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占司徒的六分之一之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狄塘走出去的革命志士不下50人,其中被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就有9位。民国十六年(1927年)狄塘成立狄塘自卫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狄塘自卫团接受新四军改组、整编,设立常备队和后备队。1939年中共镇丹县委在曹甲成立,县委机关就设在曹甲曹启训家。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