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珍娟向记者介绍她的广场舞团队
记者 魏裕隆 摄
在吕城镇文体中心广场,活跃着一支广场舞团队。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舞蹈团长,在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让这群广场舞爱好者每天收获着快乐与健康,融养老健身陶冶情趣为一体。她就是吕城文体中心广场舞队队长杨珍娟。
“舞蹈”情怀
在我市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爱好者。广场舞场地简单,可以融健身娱乐为一体,是一项广得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今年60岁的杨珍娟,曾经是吕城第一任幼儿园园长,也当过小学教师,后在吕城农机厂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的她,每天都喜欢在文体广场与舞友们跳舞,不仅热爱跳还乐于教别人跳,很多舞友见她跳得好,都诚恳请教她。2016年,从小就酷爱舞蹈的杨珍娟接手了吕城镇文体中心广场舞蹈领队。初次接手的她了解到,队伍中90%以上是女性,年纪最大的近80岁,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由于每个人舞蹈基础不一样,年龄层次、接受程度不同,导致协调不同、舞步不一致现象。如何才能让每个人的舞步、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她根据各种人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排练、训练。每晚她都提前来到广场,给基础差的人补习。晚上散场了,对有些新人,她还单独开小灶。
在杨珍娟的指导下,团队渐渐有了起色。镇文体中心便让她带着团队,参加市里的三八妇女节广场舞比赛。突然接到通知的杨珍娟,可谓压力山大。广场舞种有很多,如何选舞种?如何教学?光是几个问题,就让杨珍娟无从下手,她每晚睡不好觉,一有时间便请教专业老师,又买来广场舞教学书,天天琢磨,还从网上看视频,根据团里队员的特点,她最终选择了一个5分钟的双人扇子舞。经多次商量后,再与领舞员黄小琴、李海燕、陈春香、邹琴芳等人征求意见。70多人的舞蹈,表演需要动作整齐划一,难度可想而知。为了首次比赛成功,她与领舞员一起对舞蹈队进行排练,将动作一个个分解教学,每天一小段地教,从舞扇动作到转身发力,连续教了十一天。嗓子喊哑了,她就喝点水忍着,站累了,她也忍着坚持到结束。每晚最后一个走的总归是她,到家还不忘整理教学材料,常常看着资料就睡着了。
舞动人生
说起这支百人团队,里面有着太多太让人温暖的故事了。杨珍娟说,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靠的就是齐心协力。由于团里练舞需要音响设备,离退休干部束国英、曾是绣品厂厂长的胡杏仙等人纷纷解囊赞助,买来音响设备等,支持广场舞团队。每年的广场舞比赛,队员们都能排除一切困难,无一人缺席。比赛之前最紧张的就是排练了,有的骨干成员,为了不缺席比赛,腿部骨折打着钢筋还坚持来排练。
杨珍娟说,除了自己的家庭,这个广场舞团队就是她们第二个家。100多名队员,谁家有喜事,都纷纷带着自己的糖果礼品,在广场上与队友分享;她们还常常外出组织旅游,自带音响,走到哪跳到哪,经常成为各个旅游景点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旅客们前来拍照。近三年来,她们参加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2017年,她们表演的《康巴情》广场舞,获得了“舞动江苏”江苏省广场舞大赛镇江赛区丹阳选拔赛一等奖。在分享团队快乐的同时,队员们更感受到了团队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更是离不开杨珍娟的默默奉献。去年,杨珍娟被吕城镇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她常说,团队就是我的家,幸福快乐有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