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前天上午,市民小金(化名)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向记者反映称,他在我市一家房产公司上班,最近公司在一些醒目位置贴上了纸条,而纸条上的内容均涉及“罚款”。如有些地方规定不能抽烟,一旦被发现抽烟就会被罚款;有的地方不能随便进入,不然也要被罚款。小金对此十分疑惑:“罚款的主体不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吗?企业难道也能随意对员工进行罚款?”
记者走访:企业“罚款”现象屡见不鲜
记者随后来到小金所在的房产公司进行暗访,发现确如小金所言,在该公司的一些墙上、门上,均贴着一些纸条,而内容便是“罚款事项”。一位公司职员告诉记者,这些纸条中,有的已经贴了很久了,有的则是这几天才贴上去的。“关于‘吸烟罚款’的纸条贴了很久了,大家也觉得应该这么做,尤其是女同事,总不能天天一边工作一边吸二手烟吧。”这位职员说,“在一些办公室门上贴着的‘非请勿进,违者罚款’的纸条实际上更多的是给外来人员看的,毕竟像我们这样的房产公司,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房,人比较杂,公司这么做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吧。”
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后发现,类似的“罚款现象”屡见不鲜,“罚款”主要也是针对企业的卫生环境以及信息安全。不过,虽然“罚款”理由看起来无可厚非,但一些企业员工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公司没有“罚款”的权利。“我虽然没有被公司‘罚款’过,但作为员工,我每天在公司上班,一个月也就三四千块钱,而那些所谓的‘罚款’动辄一两百,万一公司哪天找茬,想扣钱还不简单嘛,总能找到毛病。”某公司一位员工说道。
企业回应:“罚款”更多起到“警示”作用
那么,作为公司和企业,对于这些“内部罚款”规定,其负责人是什么样的态度?某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张贴的这些“罚款”纸条并非是真的要去想办法扣员工的钱,“扣了员工的钱,大家肯定会不高兴,也会影响其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啥好处。”这位负责人苦笑着说道。他表示,公司张贴这些纸条,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单单张贴一些类似‘禁烟’的标语,效果很差,很多人干脆就站在楼道里的‘禁烟标志’旁吞云吐雾。一旦写上要‘罚款’,很多人就比较在意了,生怕真的会被扣钱。”负责人坦言,张贴了这些“罚款”纸条后,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公司的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
对于企业是否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这位负责人解释说:“我们的‘罚款’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款’不是一回事,公司的意思是,员工违反了规定就要被扣钱。”
律师:企业可以实施经济处罚,但需有理有据
我市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薛芸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针对公民实施的罚款,是指国有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因公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而对该公民依法实施的经济处罚。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法律授予的职权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得对公民实施罚款。企业对自己雇用的员工进行“罚款”,是特定的经济实体,对特定的人实施的经济处罚行为。
对于小金反映的这一问题,薛芸表示,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企业首先应制定规章制度,然后公示。“相当于国家执法一样,得先立法才能执法,而且要得当。”薛芸说道,“一般来说,企业制定规章制度需满足三点要求。首先是程序性要求,规章制度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即程序民主;其次是操作性要求,规章制度需公示或告知,采取召开全员大会、张贴告知、邮件群发等方式;最后,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同时,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员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