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私家烘焙现状如何?

核心提示: 蛋糕在丹阳人的眼里早就不再是单一的圆柱体,水果千层、杯子蛋糕、冰淇淋……朋友圈的各种糕点样子精致可爱,让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

本报记者 汤剑蕾

 

蛋糕在丹阳人的眼里早就不再是单一的圆柱体,水果千层、杯子蛋糕、冰淇淋……朋友圈的各种糕点样子精致可爱,让人食指大动、欲罢不能。这些私家烘焙的甜品这几年在网络兴起,和传统蛋糕房里的流水线产品不同,它们从品牌、造型到口味都颇具个性。近段时间这些甜品热度不减,对于卫生等敏感问题,各家媒体众说纷纭。那么在丹阳,这个行业现状如何?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把私人甜品做成创意品牌

 

 

因为五年前一个意外的机会,丹阳人三毛决定把烘焙从自己的兴趣变成事业。从她的创业经历中,我们可以大概地了解这个行业在丹阳发展的时间线。

“我应该说是丹阳第一个正儿八经开店做私家甜品的人。一开始的时候一个蛋糕一两百块,嫌贵的人实在很多。”三毛说,“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能接受这个价格了,我现在的顾客很多都是回头客。毕竟物价一直在涨,而我们的产品却没有怎么涨价。”从一开始在自家制作到租房子开设甜品课程,再从现在的工作坊到即将开张的规模更大的工作室,一路走来,三毛一直对自家的产品非常有信心:“我们做甜品时的用料都是有品质的、最新鲜的。甜点师会根据季节、天气每天变更菜单,每天都会很用心地想各种创意,这是一般的私人工坊做不到的。”说到最受市民欢迎的产品,三毛表示店里的各个款式销量都不错,最近“当红”的是奥利奥咸奶油。而针对各个客户的要求,店里也会制作一些特殊款式,汽车、轮船、缀满鲜花的数字……生日、节庆等场合需要的蛋糕在他们的手下变换着无数的造型。

当记者提出关于卫生的疑问,三毛说:“在家里做甜品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卫生问题,但发展到我们这个阶段,营业执照等证件齐全,我们自己对消费者也非常负责。我这次重新搬地方就是因为想让环境更加宽敞、整洁。”她表示卫生与否不仅看证件,更加依赖于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相关意识。

 

“海归”带回欧式甜品店

“慕得烘焙”是一家颇有人气的甜品店,主打欧式下午茶。店主蒋小姐是曾赴英国留学的“海归”,在英国时她就被当地悠久的下午茶历史、深厚的下午茶文化所吸引,决定把这种休闲形式带回丹阳。2015年,在办齐证件后,蒋小姐四十平米的小店开业了。刚起步时她没有店员,因为做事情慢条斯理而得到“蒋磨磨”这个外号的她做起蛋糕来却很利索。渐渐地,她的忠实顾客多了起来,搬到现在一百三十平米的店铺以后,主要业务也从外送蛋糕变成了经营下午茶。店里人气很不错,节假日顾客多的时候甚至需要等位。

“老板是个很‘疙瘩’的人,”一位店员接受采访时说,“比起追赶新潮,我们更倾向于做到极致。比如店里的招牌千层蛋糕,一定要做到皮够薄、口味够多。老板平时除了上外网学习新东西,还要购买原文书籍来研究。而且她对卫生要求很高,我们的厨房随时可以让人来参观。”另外,老板漂洋过海带回的茶具也受到了很多青睐。

 

品牌发展主要靠个人 食品安全已引起重视

据住在丹凤南路附近的市民姜小姐介绍,她家附近也有一家单人运营的甜品店。姜小姐向记者提供了商家的微信账号,观察这位商家的朋友圈,可以看出她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当天预定的形式销售,单品价格基本都在几十元上下,生意相当不错。像这位商家一样在家中或者小店铺里单人制作、销售,似乎是很多私家甜品的起点,而他们的店铺也大都经历了从开发区或城郊向市区搬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打造个人品牌与发展忠实顾客这两点是主要的“发动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商家们对卫生问题都非常敏感,不约而同地强调自己的店铺证件齐全、卫生状况良好,这证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商家重视,这无疑是个好现象。但是当消费者选购具体的产品时,肯定还是要注重食品安全,多查询、多问几句是对自己负责。

 

甜品虽好 不要贪吃

在我市,消费这些精致甜品的主要是年轻人,而这是一个“三高”患者年轻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蛋糕这类的甜品不仅要在购买时注意商家的卫生条件,更加要控制吃的数量,预防因为糖分、脂肪等摄入过高造成的健康问题。如果实在难以抵挡“甜蜜的诱惑”,那就多多运动吧!

(本文涉及的商家言论仅作参考,消费者购买商品请自行甄别)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