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小鲜”绽新花

——汪和顺的课与乐

核心提示: “肉块上色,春笋要焯水,烹制收汁……”在老年大学烹饪课堂内,数十名学员正在认真听老师讲春笋烧块肉的做法。教室内讲台区域,不仅有黑板,还有灶具。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马新生

好菜出锅了!

记者 魏裕隆 摄

“肉块上色,春笋要焯水,烹制收汁……”在老年大学烹饪课堂内,数十名学员正在认真听老师讲春笋烧块肉的做法。教室内讲台区域,不仅有黑板,还有灶具。设施看起来略显简陋,但老师讲课非常耐心细致,炒菜的动作也十分娴熟。他就是丹阳老年大学专业烹饪老师汪和顺。

传授食艺 老有所为

75岁的汪和顺曾是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的烹饪教师,退休后来到老年大学担任烹饪老师。十几年的教学中,他每堂课都是自带食材,课堂上现场操作示范,给学员细心讲解。不仅如此,他还征求学员们的意见,根据季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菜谱。据了解,由于他做的菜不但好吃,而且菜品丰富,拥有大量“粉丝”,每次上课都吸引大量老年学员。有的学员边听课,边用手机记录他烧菜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指导学员,他还利用电话与学员交流,传授厨艺,颇受欢迎。逢年过节,很多学员甚至直接拨打电话连线汪老师,请教他做菜的方法技巧,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导。

“红梅报春晓、金玉结良缘、怀胎鲫鱼、清炖狮子头、大煮干丝、春笋烧块肉、茄汁鸡排、麻婆豆腐”……这些菜品都是汪和顺近期在课堂上为学员们授课的内容。每堂课做好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学员们品尝之后都称赞不已。每次烹饪班有多名学员,大多是老年人。课堂上,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学员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汪老师就将菜谱的做法步骤一一打印出来,发给他们。很多学员有问题随时在课堂里提出,他都会为学员一一解答。汪老师说烹饪看似简单,实则里面的学问很大,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讲健康营养。他说,我上课的要求是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让老年学员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有趣有味 老有所乐

学员们说,儿女大了我们老了。年轻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爱好。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家糊口是第一位的。现在退休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想提高生活质量。吃喝玩乐,吃字当头。如何吃好,是我们老年人现在必须做的第一件事。一位学员说,以前我们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到哪家饭店就到哪家饭店。现在,随着地沟油、苏丹红等商品的出现,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还是觉得自己动手烧,比较安全。同时,自己动手可以增添美食乐趣,经常动手动脑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经济实惠,开心开胃。现在老年大学有了烹饪班,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美味佳肴的知识,老有所乐。

陶冶情趣 共享快乐

汪老师说,现在的人经济条件好了,对吃菜要求比较高了,对各种口味比较挑剔;我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美食节奏,跟上时代步伐。在当今社会,健康饮食已成为中老年的一门必修课。学习烹饪文化,陶冶情趣,自己动手,共享快乐,是老年人的第二春,也是汪和顺老师授艺之乐。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