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两会”声音民生“回应” 常州开启现代民政高质量新征程

核心提示: 今年,市民政部门直面热点、焦点、难点,把民政的责任、对民众的情怀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开启现代民政高质量新征程

今年,市民政部门直面热点、焦点、难点,把民政的责任、对民众的情怀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开启现代民政高质量新征程

常报全媒体讯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精准脱贫、社会治理体系、民生兜底保障、社会共治、养老改革等多方面,都发出了“总理声音”,民政“干货”不少。

近年来,常州的现代民政发展呈现新格局。常州民政在2017年度全省民政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有2个项目获评全省现代民政创新成果,6个辖市(区)全部建成现代民政示范单位,实现 “满堂红”,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今年,常州的民政部门为“幸福树”培土强基,聚焦重点领域放大招,开启现代民政高质量新征程。

    去年9月,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民政厅共同主办的2017常州“康养+”产业推介会在宁举行。现场不少智慧养老产品让人先睹为快。

“两会”声音

今年,市民政局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4件

主要涉及大病救助、社会福利、老年教育、助餐配送、区划地名、社区减负、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

今年1月,常州召开“两会”。会议期间,在民生领域,代表委员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上,市民政部门共收到相关的议案、提案54件,主要涉及大病救助、社会福利、老年教育、助餐配送、区划地名、社区减负、社工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救助关键词

    大病救助、支出型贫困

市人大代表杨丽敏等4人关注困难群众的大病救助问题。她说,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建议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能统筹完善大病救助政策,并尝试引导性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市人大代表张蓓则建议,出台“支出型贫困”专项救助政策,对该类家庭进行评估分类,使救助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养老关键词

    老年护理、医养融合

总工会界别提出的《加强城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提案,目前已成为市领导交办提案。提案中建议,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同时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袁洪度也是天宁区郑陆镇牟家村的党委书记,他提出可以立足本地优质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康养社区,从而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社关键词

    四级网络、项目“智库”、社工待遇

市人大代表孔源等10人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常州地区公益领域的原创项目库和项目服务联盟,同时,要鼓励优秀项目的推广。

市政协委员秦佳等13人建议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四级网络,并建立健全智库机构,发挥专家团队力量,扩大组织的专业影响力。

此外,还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其中,涉及提高社区干部待遇、优化考核办法等。  民生“回应”

救助、养老、社会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民生温度”

民政部门围绕“两会声音”、结合自身实际,今年将进一步持续开展破解难题的创新探索,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向全市人民交出经得起口碑评判的答卷。

巧破题

    出台“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

2018年,常州市民政局将大力实施精准救助保障工程,逐步拓展特殊人群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

强化急难救助实效。今年,常州民政部门将制定出台《常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制度的配套衔接,探索制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补充办法,拓展医疗救助范围,将“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列入医疗救助范围。

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精准救助,应保尽保。

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完善“大救助”的工作格局。按照市委“阳光扶贫”部署要求,合力建好“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在监督和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突出进展。

优供给

    购买“养老服务包”

2018年,常州将继续放大养老工作优势,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65%、38%,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0个。

持续改善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困难老人购买涵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养老服务包”。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区域建设,依托武进高新区和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打造“三中心、一平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残疾人等康复服务需求。

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心、舒心。

促创新

    疏通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

2018年,常州围绕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升改造3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创新社区治理方式。继续巩固社区“减负增效”成果,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防止社区负担反弹,并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开展专项督查。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进街道级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全年完成12个。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挥市社工协会的协调作用,选树一批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项目、最美社工等典型,扶持发展一批民办社工机构。

市民政局到社区了解“减负增效”的情况

 建平台

    党员阵地、联络制度覆盖

今年,常州市民政局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局党委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建立社会组织党建联络员制度,提供党员活动阵地,实现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两个“全覆盖”。

同时,优化社会组织四级孵化基地功能,加强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

在新征程中实现新突破

常州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重要部署,找准民政工作与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的结合点,为民爱民践初心。

围绕重点改革突破行动,在攻坚“放管服”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产业能级跃升行动,在深化“康养+”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围绕龙城英才引育行动,在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引育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精美常州提升行动,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富民惠民共享行动,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爱常州”引领行动,在增强社会治理实效上实现新突破。

新时代,常州民政将奋力开启现代民政高质量新征程,让百姓共享“幸福树”成果。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