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庄龙灯闹新春

■龚小勤

龙灯是民间的一种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源源流长。在我们珥陵镇谢庄村,旧时就活跃着一支名不虚传的舞龙队。据村中老人们传,龙灯队建于清乾隆年间,丹阳县志也有谢庄龙灯的有关记载,并闻名旧时丹阳县域内。

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舞龙灯。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所有材料为竹、藤、木、布,制作考究精美。龙身每节长约1.5米~2米,少则9节,多则20余节。龙的颜色分青、白、红、黄、湖绿色等几种。谢庄的龙灯分青龙、黄龙两种颜色,扎功精致。其龙身全由藤条扎成,牢固结实,连龙头、龙尾在内共十五节,据说光一个龙头就重达25公斤。

每年新春正月初二,谢庄龙灯就忙于约灯,出门串村闹新春,活跃于东边村域内。其中正月十二的谢庄村谢庄庙会、十五的元宵节、十八的落灯等喜庆节日,更是隆重。精湛的舞龙技艺、变化无穷的舞龙阵法,博得村民们一片掌声。

龙灯出村表演时,由一人手执长柄响铃,彩球在前,引龙戏球,龙头紧跟其后,龙顺球转,龙身九曲十八回,翻滚穿旋,舞龙人前脚套后脚,稳而不乱。龙头上的眼睛和龙舌都是活动的,舞动时龙眼左右翻滚,龙身上下晃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像一条真龙在游戈。

舞龙者服装统一,队员们出行表演时,头戴红缨帽、身穿白长衫、外套一件黑马夹、脚蹬白底软靴,每次出行表演都是青龙在前,黄飞在后。在阵阵锣鼓声中,两条龙顺着锣鼓的点击声,时而向前游戈,时而上下翻滚;时而旋转盘龙,时而又双龙盘旋翘头昂扬。表演中常有单龙舞、双龙舞出场。

舞龙表演阵法多样,变化无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常规舞龙的阵法有一柱太阳阵、二柱两仪阵、三柱三才阵、四柱四象阵、五柱两龙盘柱阵、六柱双套阵(即天门阵)、七柱老龙阵、八柱八卦阵,有七十二阵法变化。最常见的还有龙出宫、乌龙摆尾、二龙戏柱、大立圆、龙穿身、螺旋摇船、螺旋直躺、宝塔盘龙、快慢腾进、龙回宫等各式套路。

正月里除白天有舞龙外,晚上也有约灯舞龙表演。先选好场地,晚上准时上场表演,事先龙眼里装有灯光,龙身通体插上蜡烛,龙嘴里安上扎花,舞龙时会见龙眼里光芒四射,龙嘴里火花飞溅,龙体烛光透亮靓丽,龙身上下翻滚时而盘曲昂立,时而龙嘴喷火,时而二龙戏珠。舞到高潮时,有翻江倒海之势,壮观奇异、美不胜收。观者似潮,喧声似涛,让人看了赞不绝口。

谢庄龙灯有队员30余人,多则50余人,都是村里人自愿参加,忙时务农,闲时练习,外出表演旧时不讲出场费,顶多供应几顿饭,由约灯方供给,队员们也不计较茶饭好差,主要是图个名声,出个风头,同时也舞出了龙在天、龙吉祥、龙健强的龙文化精神,更舞出谢庄龙灯的威严和风采。可惜的是,谢庄龙灯后继无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留在珥陵老人们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