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出多门,“月嫂证”含金量各有不同

市民选择月嫂还需擦亮眼睛

核心提示: 记者从我市一家培训机构也了解到,虽然考月嫂证的报名条件并没有很多限制,但要考级就不简单了。

图为取得高级育婴员证书的秦氏家政工作人员。

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讯(记者 陈晓玲 张敏)昨日,本报的一篇报道《月嫂暴力“照顾”新生婴儿雇主手机偷拍下揪心画面》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而此消息11日晚经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后,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广泛转发、评论,不到24小时,该微信点击量已达6万多次。对于这一事件,除了对涉事月嫂和中介机构进行谴责外,有微友评论“孩子咋不自己带”“还是自己人带放心”“自己亲力亲为多好啊”,也有微友表示,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请一个专业的月嫂照顾产妇和新生儿也很正常,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妇休息好、让孩子得到专业的照顾。可月嫂是否专业?家政中介是否正规?这是让很多市民担心的事情,为此,记者特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拿到正规“月嫂证”并不简单

“在国家的职业划分中没有月嫂,只有育婴员,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领取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应对市场需要,月嫂成了专项能力工种,不过专业的应该叫育婴员,获取的是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我们去年就举办过巾帼家政服务员培训班,62名已从事和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妇女参加了培训,最后仅有27人通过鉴定考试拿到资格证。”该负责人介绍,大家所谓的月嫂证其实是育婴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由人社部门统一发放,是一本蓝色封面的本子。

随后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初级和中级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盖印的章是丹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而高级育婴员证书盖印的章则是镇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其实要考取高级育婴员证书并不简单,条件很多,而且难度也很大,不仅笔试要优秀,而且对实际操作的要求也很严格,同时需要连续从事本职业达到7年以上。”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我市一家培训机构也了解到,虽然考月嫂证的报名条件并没有很多限制,但要考级就不简单了。对于本报报道的月嫂暴力“照顾”新生儿这一事件,该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从丹阳日报微信上该月嫂的相关证书来看,这位月嫂取得的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盖印的章是中国国家培训网,其含金量和可信度都让人怀疑,“其实像这样的一纸证书都可以购买,所以真实性有待考量,但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试获得的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证书是可查的。”

此外,我市秦氏家政已经取得高级育婴员资格证书的殷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对月嫂有误解,认为月嫂没有学历要求,也没有年龄要求,其实并不是这样,“月嫂考资格证书是有规定的,必须初中以上学历,年龄超过48周岁就不可以参加月嫂考试,只能参加家政考试,而且每年都需要考核,所以超过48周岁还说自己有证的月嫂就不可能是真的。”

缺乏监管,中介机构全靠“自律”

不过在走访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人社部门负责相关考试和发放相关证书,但目前月嫂行业对口管理部门仍没有定论,我市涉及家政服务、护理类的机构有200多家,但其中具体多少从事月嫂行业无法确定。在高薪的诱惑下,即便是挂靠某中介机构的月嫂也会私下接活。因此,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月嫂中介机构全靠“自律”,而月嫂做事也全凭“良心”,鱼龙混杂的局面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一些月嫂持有五花八门的证书,由于信息不对称,让雇用月嫂的家庭无法辨别,在选择月嫂时往往只听取他人口头介绍,甚至只要看到对方有健康证就算“面试过关”。月嫂进入家庭,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取证难,而且投诉无门的现状也让人无奈。“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没有行业具体标准,就算是拿着正规的证件给我们雇主看,也看不懂,更别提辨别真伪了。”一位请过4个月嫂的王女士这样说道。

记者还了解到,针对月嫂市场,《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两项“国标”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实施,但在现实中的月嫂市场,“国标”几乎沦为“摆设”。此外,我市一家家政公司的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市场上所谓的“金牌”月嫂或者“精英”月嫂,其实都是由家政公司、中介公司内部评定,“所谓‘金牌’月嫂就是经验多、口碑好,这跟职业资格等级不是一回事。”

选择月嫂难道只能凭运气?

眼下,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月嫂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月嫂行业的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丹阳地区月嫂的平均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带“星”级的月嫂要价更是上万。然而,由于一些月嫂并非是“正规军”,因此月嫂的整体素质、专业程度却没有随着薪资的上涨而有所提高。

通过走访,记者得知,为了找到放心的月嫂,很多宝妈不仅仅局限在本市找,还尝试到周边的城市寻找合适的人选,可事实仍不尽如人意。“我通过熟人找过、也通过网络找过,还通过中介机构找过,请来的月嫂也是有好有坏,只有相处过才能真正了解其责任心和专业程度。”王女士认为,请月嫂全凭运气。

大多数有过请月嫂经历的市民也表示,目前月嫂行业还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除了拿到正规相关证书的月嫂外,还有一部分从事月嫂行业的人员持有不被认可的证书,这些人员年龄多在50岁左右,本身文化水平、自身素质相对较低,个人生活习惯也存在差异,之所以选择这行业大部分原因也是生活所迫,因此,这样的群体来做月嫂,全凭个人良心和道德的约束。“再说,带孩子是精细活,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质量谈何保障呢?”一市民说道。

那么,选择月嫂难道只能凭运气?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接受过岗前培训、具备专业素质、责任心强的月嫂在市场上还是有的,有需求的市民可以到正规的家政机构或中介部门咨询,认真选择、仔细甄别还是可以找到的。“也有的家庭直接选择亲戚、朋友们雇用过的月嫂来家里照料小孩,同样也能少走弯路。”一业内人士提醒道。至于如何避免遇到不专业、责任心不强的月嫂,越来越多的市民呼吁“黑名单”系统的建立,当然更多的人则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尽快明确监管职责,健全监管机制,统一行业标准,积极发挥作用,让消费者放心。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