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式提升的城乡发展道路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核心提示: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报评论员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以新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苏南前列。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突出区域统筹、功能提升,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功能配套更完善了、城乡发展更融合了;路网优化了、环境改善了,出行更便捷了……这是生活在其间的市民最真切的感受。仅去年,围绕打造精致精美城市,我市加快推进93个城建类重点项目,年度投资73.8亿元,城乡颜值和市民素养同步提升,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但对标新时代、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难发现,我市城乡建设与百姓的期待还有差距。这无疑对我市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缩短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不断满足百姓需求,我们必须以高站位融入发展大局,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把“紧凑开发、精明增长”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提升的城乡发展道路。

走内涵式提升的城乡发展道路,要高品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当前,我市面临着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城乡发展也应从中借势借力,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推进S357、S122等一批放大丹阳区位优势的重要道路建设;同时,提升城乡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区内部路网,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外联内畅”。在城市功能完善上,突出规划引领,系统化、整体化推进新老城区功能互补、有机融合,既注重精致精美,也彰显水乡特色,努力建设沪宁线上新兴的地区中心城市。

走内涵式提升的城乡发展道路,要高水平建设文明城市,深化文明创建。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啃“硬骨头”、破“老大难”,下大力气补短板,根治了一批长期遗留顽疾,城市面貌呈现新气象。我们要以取得的成绩为新起点,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建精美丹阳城、做文明丹阳人”为己任,实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诚信丹阳等七大“提升行动”,推进落实长效管理,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展现全国文明城市新形象。

走内涵式提升的城乡发展道路,要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美丽镇村建设,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