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党员曾金海热心公益报党恩

核心提示: 在屯甸行政村下邳马甲自然村,说起曾金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们纷纷称赞老人热心公益,余热不减。

本报记者 龚佩玉

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曾金海记忆犹新

侍弄花草也是曾金海的爱好之一

记者 龚佩玉 摄

在屯甸行政村下邳马甲自然村,说起曾金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们纷纷称赞老人热心公益,余热不减。“这老爷子可真是热心肠,给咱们村里修过下水道、铺过路,村里修篮球场他也出钱……真是了不起。”走进屯甸行政村下邳马甲自然村,听闻记者要采访曾金海,村民们不住点赞。虽然74岁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多年来,曾金海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年少时认真工作,退休后,身退心不退,热心公益余热不减。

记者来到曾金海家时,他正在桌前认真读报纸,时不时还翻下字典,桌上的玻璃瓶上插着一支红花,很是别致。“以前没时间学习,现在退休了,还是要多看看书报,你看我今年就订了好几份报纸,像丹阳日报、大家文摘报等等我都看,看到好的文章,我还会摘录下来,一方面可以练字,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多学习总是没坏处的。”说着,曾金海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今年订的多份报纸。平日里,还有不少老年村民和他一起聊聊天、说说话,生活开心满足。

“现在大家的生活真的是幸福,我经历过那样的苦日子,对现在的日子更是满足。”曾金海是屯甸行政村下邳马甲自然村村民,今年84岁,1946年曾金海便去上海做学徒,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了上海工作。在随后的工作生涯中,他在崇明岛种过地,回司徒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在南京钢铁厂当过高温工,也上过华东师大组织的学习班……说起年轻时的经历,曾金海记忆犹新,仿佛点点滴滴就在昨日。年轻时,曾金海在上海虽忙于工作,可却一直关注老家的发展。“五十年代初,大家都在学苏联,我在上海也买到一套介绍苏联农业的书,那时候这书可难买了,大家都抢着要呢,我把它寄回老家,希望家乡人民也能够学习老大哥的好经验好做法,多产点粮,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1986年,曾金海退休回到了丹阳。

之前村民们口中的修路指的是下邳马甲自然村里一条通往村西边池塘的小路,虽然只有几十米,但在过去,却是每家每户必去的地方。“那池塘是我们村的吃水塘,以前没有自来水,大家家里喝水、淘米洗菜、洗衣服都要去那里,现在不少老人家还是喜欢去塘里洗东西。”今年84岁的曾金海告诉记者,原先那条小路是一条烂泥路,一到下雨天就十分滑,“以前有个老人家去塘里淘米,结果不小心滑倒了,米全撒了,那时候米紧张呀,心疼了很久,所以我就想着修下路,可以方便大家。”当时,曾金海的儿子开拖拉机,他便找儿子帮忙购买石头,把烂泥路铺成了石子路。“修这条石子路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前年,我又花了2000块,请施工队把石子路铺成了水泥路,这下大家过去就更加方便了。”

十几年前,曾金海还给村里十多户人家修起了排水沟,“村里人嘛,大家都有习惯,就是用过的脏水都倒在地上,很不卫生,于是我就买来砖头、黄沙、水泥等材料,然后动员大家出人出力,齐心协力,弄了个排水沟,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2003年时,曾金海还提议并组建了一支联防队。“那时候村里常有小偷光顾,不少人家都被偷了。”于是曾金海便提议由老年协会出面动员组织本村村民建起了一支30多人的联防队,每天晚上在村里义务通宵巡逻,当时,曾金海是联防队的副队长。“我们联防队一连组织了四五年,成效很明显,不仅村民们放心了,村里出去打工的人也放心。”2006年,曾金海当上了村老年协会会长,直到2011年才退下来。由于村里老年协会工作突出,2007年还被全市表彰。

“我一直都很想加入共产党,但由于工作调动频繁等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加入。”退休后,曾金海回到家乡司徒,但他一颗积极要求入党的心并未停歇,他一方面积极热心公益事业,另一方面继续提交入党申请,2007年,当时74岁的曾金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谈到为何如此热心公益时,曾金海说,他解放前就去学徒,吃过不少苦,能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这是我的真心话,现在我能为村民们做点好事,是我应该的。现在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我就打扫打扫周边卫生,你看,我家边上不是有个垃圾箱嘛,虽然有人清理垃圾,但难免有些脏的在外面,所以我每天也把它清理清理,上次垃圾箱的门坏了,也是我找人修好的,都是为了大家生活方便嘛。”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