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何正娥展示给老人过生日的照片。
记者 马骏 摄
“虽然只做了短短两年时间的义工,但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说起过去的2017年,何正娥坦言,做义工之初,原本是想着去温暖别人,没想到现在自己的生活竟不知不觉也多了几分温暖。何正娥说:“那些‘空巢老人’教会了我如何乐观地生活和工作,而可爱的‘干女儿’也变得越发阳光活泼了。对于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唯有感激。”
今年46岁的何正娥是我市中医院一名普通的护士。自从2016年初接触公益事业以来,如今这位“白衣天使”不仅照顾着上了大专的“干女儿”,还结对帮扶着12位“空巢老人”。作为义工社里的“积极分子”,何正娥并没有觉得辛苦。对她来说,这些人早已成为了她的家人。
“不久前,我们义工社组织去给一位90多岁的‘空巢老人’过生日。大家每个人都自己在家做了一盘拿手好菜,给‘老寿星’摆了满满一桌。”何正娥说,那位老人自己准备了“长寿面”送给大家,“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拿到这个年纪老人的‘长寿面’,大家围着老人唱生日歌,给老人拍照留念,别提多开心了。”何正娥表示,刚开始接触这些老人的时候,经常听到的都是抱怨和哭诉,而她也只能在一旁默默安慰。没想到,熟悉了之后,这些老人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乐呵呵地跟她聊些家长里短。“这一变化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些老人中,有的茕茕孑立,有的身患重病,但他们的乐观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何正娥说,“有的老人自觉身体还硬朗,坚持去外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老人则在家专心于种植盆栽或者养些宠物。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生活。这份乐观深深影响了我。”何正娥说,自己从事医护工作二十多年,今年和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我是手术室里的护士,很多时候都要面对消极乃至绝望的病人和家属,一直以来我感觉自己能为他们做的并不多。但现在,我可以跟他们说说那些‘空巢老人’的故事,因为都是真实的,所以不少人听了之后很是感动,有的人甚至暂时忘了自己,提出想要去帮助他们。可以说,正是这些被我帮扶的老人反过来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也激励着我去帮助更多的人。”
说起两年前开始帮扶的小女孩,何正娥告诉记者,如今她已经踏入了大专的校门。“我记得刚认识我‘干女儿’那会儿,她还是个性情乖张的孩子,让我很担心。但仅仅两年时间,她已经完全变成了‘阳光少女’了。”何正娥说,“进入学校后,她和室友的关系处得很好,性格开朗多了。”何正娥坦言,帮扶之初,儿子很不理解,对她为小女孩花钱更是频频“发难”。但慢慢的,儿子对待她的态度也变了。“我儿子今年去上大学了,他经常会在电话里询问这个‘小妹妹’的情况,甚至抱怨我给她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够多。在他假期的时候,他也主动让我接上他的‘小妹妹’一起吃大餐,在餐桌上,两个孩子竟还互相谦让起来。我和丈夫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何正娥说,不知是不是受自己的影响,儿子在大学里也很关心那些贫困生。“学期伊始,他告诉我宿舍里有个贫困生。我告诉他应该去帮助他,没想到他竟然否定了我,他认为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有自尊心,特别是贫困生,帮助他们需要好的方式,不然会适得其反,看到儿子的‘觉悟’这么高,我既意外又欣慰。”
何正娥说,2017年,她既当“女儿”又当“妈”,不仅没有觉得累,反而觉得比以前更加充实快乐,“我帮扶了他们,他们也改变了我和我的家人,让我们一家的生活比以往更加幸福,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