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潇
编者按 世界每天都在改变,在每一个改变发生后,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在梦想中开始,在梦想中前进,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着,也期待有所改变,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会看到你的未来。2017年已经到了岁末,这一年,您有什么改变?本报记者近日走进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改变,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记者 李潇 摄
“爷爷、奶奶,伯伯、伯母,这次我又考了双百分。”12月26日,在横塘中心校上一年级的施家甜开心地将自己的试卷拿给家里人看。看到侄儿刻苦学习的成果,伯母孙家英感到非常欣慰,高兴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觉得一家人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9月2日,本报曾报道过施家甜这位特殊的小朋友,他因患有先天性马蹄形内翻,行走不便,一直未能入学。因为母亲离家9年杳无音信,父亲在外打工8年,也很少能联系上,所以施家甜完全依靠爷爷、奶奶和伯伯、伯母生活。看着比自己小一岁的妹妹已经上学,施家甜也非常渴望上学。今年9月1日,在相关部门、横塘中心校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施家甜终于在10岁的时候第一次踏入校园。
孙家英告诉记者,懂事的施家甜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且学习成绩突出,在期中考试和这次的月末考试中,均获得了双百分。这其中,除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外,和身边人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
27日上午,记者来到横塘中心校,正好是课间十分钟,教室里好几个孩子围着施家甜。“你们不要挤,不要压着甜甜了。”每每这个时候,同桌胡程研都会护着施家甜。班主任施爱仙告诉记者,因为成绩好,再加上性格开朗,施家甜现在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胡程研一直是施家甜的同桌,小女孩比较细心,懂得照顾别人,每次做足球操时,她都会帮着施家甜拿足球。
从今年9月份开始,施家甜的奶奶每天都乘坐校车接送施家甜上学放学,为了照顾施家甜,奶奶还需要一直在学校陪着。上课时,她在学校里走走,锻炼锻炼;下课时,她扶着施家甜上下楼梯、上厕所。她告诉记者,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施家甜能好好上学,懂得感恩,以后有能力了,回报那些帮助过他的人。除了奶奶每天陪伴,伯母孙家英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把施家甜当亲生儿子一样。前些年,孙家英曾花了8万元左右为施家甜进行手术治疗,生活中更是让女儿要多照顾哥哥。孙家英的女儿虽然比施家甜小一岁,但已经上二年级,放学后,她会和施家甜一起做作业,施家甜不会的地方,妹妹都会细心给他讲解。
懂事的施家甜不仅在学习上很用功,回家后,还经常和妹妹一起帮着伯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个星期的一天,因为有急事,奶奶没能去学校,在学校里,上楼梯等一些以前较难完成的事情,施家甜都坚持一个人完成了。第二天,他就和奶奶说:“奶奶,您明天可以不用送我了,您看我都能自己上楼梯和上厕所了,我会变得越来越厉害的。”奶奶听了十分欣慰,她告诉记者,“我今年已经67岁了,以后施家甜要逐渐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包括独自上学、自己处理一些生活上的难题。”
上课时,老师每次提问,施家甜都会积极举手发言,由于右手不能伸直,施家甜用左手写字,虽然较慢,但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十分专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施家甜经常榜上有名。课间,施家甜表现得很活跃,他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上玩耍,追着足球,艰难地跑着,然后一脚将球踢进球门,他就会笑得很开心。当记者问他有什么理想时,施家甜说,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孝敬爷爷、奶奶,伯伯、伯母,回报帮助过他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