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不亲,三年前便已离开;娘不爱,从未懂如何付出。13岁的许李霞,尽管智商不如常人,却很明白最疼爱自己的是她唤作“爷爷”“奶奶”、但实则是“外公”“外婆”的两位老人。虽然《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她只是大致知道意思,但许李霞每每都会在放学路上,躲在“爷爷”的背后哼唱道——
“世上只有爷爷好,有爷爷的孩子像块宝……”
本报记者 尹媛
在冬日暖阳下闲聊,是祖孙三人都珍惜的好时光。
许国林和女儿、外孙女的残疾证。
狗狗也很喜欢许李霞。
冬日周末的阳光,多了几许温暖慵懒。在许国林的电话指引下,兜兜转转许久才找到“藏在”河阳三桥村冯村深处的这一家。等在路旁的除了削瘦的许国林,还有位穿玫红色棉服、一脸欣喜的少女。“这就是我孙女许李霞,呃,其实是外孙女。”听到“爷爷”的介绍,许李霞有些急切但也很有礼貌地问好道:“阿姨好!刚刚电话里的是你吧?你要在我们家玩多久呀?多玩一会好吗?”
许李霞眉眼间清澈明亮得很,而其中的单纯天真也异乎寻常的明显。在旁人看来,这个13岁的傻女孩儿,应该是一家人的累赘负担,可是对于许国林、许春花老两口来说,她却是生活里和心尖上的最甜蜜。然而,现如今,这个最甜最暖却几乎日日叫他们揪心落泪……
傻妈妈哑爸爸,给家里添了个女娃娃
年过花甲,许国林和许春花早已遍尝了生活所给予的酸甜苦辣咸。他们说,作为同龄人中少有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带来的情感体会远比他人多。
1979年5月17日,许国林和许春花盼来了家中的新成员--女儿许红娣。“刚得了女儿的时候,我们高兴得很。可是眼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我们的心也越揪越紧。”同龄的孩子会走会蹦了,会说会唱了,自己的女儿却始终慢了好多拍。“不管有多不情愿,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红娣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由于许红娣被鉴定为智力残疾,几年后,许国林和许春花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很健康。”儿子的健康成长稍稍抚慰了夫妻俩,而他们也毫不避讳地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到了女儿身上。
十几年前,眼看女儿已到了适婚年龄,许国林和许春花犹豫了。“女儿智力残疾,要许人家肯定难。可是我们又不能不考虑这事,毕竟我们年纪越来越大,将来不在了,有个人顾着女儿总是好的。”最终,许国林为女儿找了一个哑丈夫。“虽然是个不会说话的外地人,可我看他老实肯做事,便让他入赘进了家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家中像许国林夫妇期盼的一样温馨和睦,而傻女儿哑女婿的组合虽然不如别家幸福美满,却也让他们有了满足感。没过多久,女儿女婿“升了级”,家中迎来了第三代--外孙女。
奶奶弱爷爷残,辛苦不易带大傻孙女
“因为女儿智力残疾,所以她怀孕时我们就担心孩子不好,也先后带她做了多次检查,但医院都说没事,一切正常。”2005年8月17日,许国林和许春花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外孙女,并给她起名许李霞。“出生时霞霞很健康,我们悬着的心算是落了一半。”
女儿尚要他人照料,女婿终日在外工作,照顾许李霞的责任自然落到了许国林夫妇身上。“女儿喂不了奶,我们就用奶瓶一点点喂;女儿女婿带不了,我们就时时刻刻跟着陪着。”一直靠种田维生的许春花身体并不好,年轻时的积劳让年岁渐长的她身上常常不痛快,而许国林则是因为一次意外成了肢体残疾并从此失去了开拖拉机的谋生手段。“我们俩一个残一个弱,能把外孙女一点点拉扯大真是不容易。可是,眼睁睁看着外孙女一天天大了,我们半悬的心又凉了。”
在河阳中心幼儿园上了四年,许李霞才“毕业”,而后,她便被送入了特殊教育学校。“尽管从前的各项检查都没毛病,但霞霞还是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啊。她学不进东西,最终还是被鉴定为智力残疾。原本我们以为她没学上了,因为没法进正常学校,没想到后来得了机会能进特殊教育学校。”由于特殊教育学校要住宿,校方一度认为当时年仅8岁的许李霞无法适应。没想到,由于许国林和许春花教得很好,许李霞竟然在学校里顺利留了下来,并且一坚持就是5年。
不识字不知事,却懂得回馈全部真心
幼儿园4年、特殊教育学校5年,许李霞念得很认真,老师的话也很听,可是她就是什么也学不进。“学了这么多年了,她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会听会说,却不会读不会写。”许国林和许春花对外孙女的要求一再降低,在他们看来,霞霞能够平安健康长大,他们的所有付出便值了。而事实上,许李霞给予老两口的情感回馈,要比他们预期的多得多。
三年前,许李霞的哑爸爸与傻妈妈离了婚,从此离开了家。许李霞的情绪没有太大波动,依旧每日都缠在许国林、许春花身边。“因为当初女婿是入赘,所以霞霞叫跟了我们的姓,也叫我们爷爷、奶奶。说实话,她好像从小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就不深,对我们却很依赖。”许春花说,不管是襁褓中的小李霞,还是后来大了、住校学习的小李霞,对他们老两口的感情都很浓很密,而且越来越会开口表达。“霞霞其实并不怎么知事懂事,可她却会用行动表现自己对我们的真心。有时候就是乖乖地腻在我们身边,有时候会撒娇、亲昵地蹭蹭抱抱,有时候还会直接说爷爷奶奶最好、她最喜欢。”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离家很远,许国林心疼冬日里坐在电动车后座时瑟瑟发抖的外孙女,去年冬季来临前便咬咬牙用积蓄买了一辆封闭式的电动车。有了遮蔽、多了相对密闭安静的空间,许李霞常常会在许国林身后一遍遍地唱着:“世上只有爷爷好,有爷爷的孩子像块宝……”
小意外大伤痛,祖孙走上苦苦求医路
日子一天天继续,许国林和许春花心满意足地渴望着这样的平淡安稳一直持续下去。然而,意外却如命定般突然降临。
今年4月14日一早,许国林就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老师说霞霞前一天傍晚在学校被车撞到了,送到医院检查后说撞了没什么事,但是希望我们带着孩子出去看一看。”许国林当下就懵了,一是后怕李霞竟然会被车撞了,二是不明白既然撞了没事怎么又要求出去看病?“到学校接了霞霞,老师才说,前一天他们送霞霞去医院时做了深入检查,医生说孩子右髂骨处有问题,建议去大医院再瞧瞧。”
回家休整了两日,许国林和许春花四处托了人,而后便带着李霞去了镇江康复医院。“在镇江做了全身检查后,医生说霞霞右髂骨长了肿瘤,建议我们再去更大的医院瞧瞧。”辗转托人后,许国林夫妇又带着李霞住进了南京军区总医院。“21号住了院,检查后医生给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做手术,二是保守治疗,让我们自行选择。可是,做手术要花费40多万,我们根本拿不出,而且医生说了手术后也只能保证霞霞5年的存活时间;至于保守治疗,那么霞霞能不能承受是最大的问题,而后面的效果也难以估计。”
最终,许国林犹豫再三后为李霞选择了保守治疗方案。“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费用,同时也离家近一点,28号从南京出院后,我们就带着霞霞回到了镇江康复医院做放疗。”近两个月后,放疗结束。
不放弃不抛弃,散尽积蓄为外孙女求医
“我们原本以为霞霞会撑不住,没想到她特别坚强,或许她也明白这是在救她的命吧,她在求生。放疗结束后,镇江的医生告诉我,他们已经没有别的方案继续治疗了,让我们再去大医院想想法子。”从6月回家后,许国林先后多次跑去上海,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打听,有时候是带着李霞一块儿去求医,只是,不论他费了多少劲,最终都没有医院能够收治许李霞。
一边是专家的频频摇头、医院的次次婉拒,一边是外孙女清澈的双眸懵懂求生,许国林不愿放弃,更不肯抛弃。最终,他带着小李霞走进了中药店。“我是听别人介绍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总想着什么法子都试一试。”两个多月的中药,许国林为外孙女花了2万多元;再后来,许国林无钱支撑了。
“我除了腿残疾外,原本肺就不好,但后来也控制住了。可是自从霞霞查出毛病后,我就觉得身体不舒服。9月份的时候,终于是扛不住了,进了医院。”在南京中医院治疗了将近半个月时间,许国林勉强控制住病情回了家。“因为老伴要在家照顾霞霞,儿子也要顾家顾工作,在南京住院时我就一个人。后来病情稳定,我就出院回来了。当然,也为了省钱。”
外孙女和自己先后病倒医治,让许国林和许春花花光了积蓄,包括原本两人打算备着终老的那份。只是,即便倾尽一切,外孙女的续命路不知还能走多久。
未来路无可期,他们拼得一日算一日
由于家庭的特殊性,许国林、许春花一直和女儿、儿子住在一起,哪怕后来女儿、儿子先后成家也没有分开。“女儿离了我们没法活,所以一直住一块儿。而儿子、儿媳,也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们,不仅日常开销都主动承担了,还经常给我们、给霞霞买东西。”许春花说,没有儿子、儿媳的包容大度,这么一大家子人也不可能和睦相处至今。而除了日常生活维持,他们也不愿再为儿子、儿媳多添负担。“儿子、儿媳的工作收入也只是勉强维持好他们和孙子的生活,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为了自己、为了霞霞再牺牲掉他们的正常生活。”
许国林说,他和老伴加女儿、外孙女,四个人三个残疾,政府的补贴费用已经不少,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以及其他补助,要保障基本生活完全不成问题。“就是今年霞霞查出肿瘤后,日子越过越难,十来万的花销,用空了我们的积蓄,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基本都靠儿子、儿媳了。”
如今的许李霞常常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状态也时好时坏,但她总是习惯一张笑脸对着爷爷奶奶,还喜欢围在他们身边说个不停。许国林湿着眼睛说,外孙女的治疗早已不再继续,除了各个医院的拒绝,最大的困难便是他和老伴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现在,我们只能每天想办法给霞霞炖点牛筋,人家说了这对她的病有好处,既是药、也是补品,我们只能希望它有用,给霞霞多拼一天是一天……”
本版摄影 尹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