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丁家村土地上的热血英魂

核心提示: 吕城火车站位于吕城河北丁家村旁。在中国革命的年代里,丁家村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多起可歌可泣的革命事件。

图为遭汪伪特务杀害的朱惺公

(记者 显春翻拍于民国报刊)

吕城火车站位于吕城河北丁家村旁。在中国革命的年代里,丁家村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多起可歌可泣的革命事件。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民国15年(1926年)7月,中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组织发动人民,响应和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民国16年3月18日,直鲁军阀头子孙传芳,在北伐军的强势攻击下,逃出南京退驻扬州,剩下的残部在上海、南京一线做最后的垂死挣扎。3月20日下午,在中共丹阳支部安排下,吕城的群众由国民党员李长福带领,手举欢迎彩色小旗,敲锣打鼓去吕城火车站迎接北伐军,不巧与直鲁军阀常之英部队溃退的军车(铁甲车)相遇。常的卫队下车,看到欢迎小旗上的内容后,就将李长福等人抓起来,捆绑在电线杆上用大刀砍死,并用机枪向前来欢迎的群众扫射,当时惨遭杀害的有18人。北伐军攻占丹阳后,得知这一惨案,由国民革命军将领何应钦亲自前来处理死难同胞的后事,并在吕城火车站下的东面丁家村的土地上,竖立了18位死难者的纪念碑。

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国27年2月,吕城初小毕业后自学成才的朱惺公在上海谋生,经友人介绍进入上海《大美晚报》工作,任副刊《夜光》编辑。民国28年4月,汉奸汪精卫准备在上海筹建日伪政权,激发了上海爱国人士的愤怒。朱惺公利用《夜光》副刊版面,宏扬民族正气,笔挞汉奸罪恶,并以陈剑魂的署名,借汪精卫当年写的一首五言诗,修改成讽刺的七言诗:“当年‘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愧‘不负少年头’”,揭露汪汉奸卖国的丑恶嘴脸。汪精卫看到后,对朱恨之入骨,并向朱寄去内藏子弹的恐吓信。但朱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又在副刊上对汪的卑鄙手段公开揭露。8月30日下午4时20分,朱外出,路过后天宫桥墩时,遭到汪手下埋伏的3名七十六号特务的恐吓威胁,朱仍不屈服,终遭杀害,年仅39岁。抗战胜利后,朱惺公被民国政府明令表彰,追认烈士。为了使烈士英魂回归故土,民国37年(1948年),上海一些人士集资为他在吕城火车站旁的丁家村土地上,修建了朱惺公衣塚坟,并树碑勒石,以作纪念。

这两块高大墓碑,解放初仍在,直至“大跃进”年代,吕城火车站西移,在平整土地中,墓碑被毁。

侵华日军占领吕城后,丁家村的土地上发生多起革命志士被日军屠杀的事件。

日军侵华三年后的一天,炮楼里的日军下楼到丁家村上,把村上20多位村民赶到预先挖好的一个土坑边,村民胆颤不敢前去,日军翻译告知只是叫大家去看看。约莫半个时辰后,两个日军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壮年男子来到土坑边,男子昂着头,不住地挣扎身上绑着的绳子。只见一个戴眼镜的日军班长,上前对着这位男子的膝盖后面踢了一脚,男子“扑通”向前跪下,日军班长抽出腰刀对准该男子的颈上就是一刀,顿时头颅落地,颈部向上喷出的鲜血有一尺多高,人倒向了土坑。这班长嘴里“哇啦哇啦”地叫了几声,用口袋中的手帕擦净刀上的鲜血,将刀插入刀鞘。村民捂起眼睛转过头去。在旁的翻译告诉大家,叫大家要安分守己,做大大的良民,如有对抗日军的,就是如此下场。

时隔两年的一个深秋傍晚,丁家村9岁的女孩卞桂英,吃过晚饭后来到村边,突然看见炮楼里的三个日军押着两个身穿长衫的青年从村旁经过。她急忙躲了起来,日军走过后她又回到村头墙角边看个究竟。日军将两个绑着的青年押到村西的丁家大坟边,一个日军上前用刺刀割下一个戴眼镜青年的长衫下摆,要蒙住该青年的双眼时,被这青年用身体猛撞后跌下预先挖好的坑内,另两个日军见势不妙,急忙上前端起刺刀往两个青年的背上乱刺,于是两个穿长衫的青年倒入了土坑。

村民知道的这两起日军杀害革命志士的事件,事后都有人来村上联系,深夜来人偷偷地将烈士的遗体运走,并留下香烟以作答谢。另外,从村民口中还知道中共地下工作者被抓,关入日军炮楼,发生多次从炮楼枪口下逃跑被日军枪杀的事件。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