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金陵西路和齐梁路的交界处车祸现场图。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许建彪)13日上午8时许,在开发区北苑路与齐梁路交叉路口发生一起车祸,一辆直行电动车与一辆右拐的大卡车相撞,电动车整个车子被卷入卡车车底,所幸电动车车主逃过一劫。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类似因大车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我市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其中不乏伤亡事故。为此,交警部门提醒,行人、骑车人经过十字路口时,一定要注意和大型车辆保持距离。
右转弯区域事故频发
去年10月11日下午,司机邓某驾驶一辆大货车从镇江到后巷某轧石厂运载石子。当其驾车行驶至308省道丹界路路口右拐时,由于大货车存在一个内盲区,不慎将同方向骑行且也右拐的电动车碰倒,导致骑车男子被压身亡。
今年1月14日下午1时许,新民路和水关路的十字路口发生一起惨剧,一名60岁左右的男子骑自行车在路口过马路时,不幸被卷入一辆右拐的工程车车轮下,事故导致该男子当场被碾压致死。
2月28日上午9时许,在金陵西路和齐梁路的路口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槽罐车沿着金陵西路由东往西行驶到路口右转弯时,不慎将一辆沿着金陵西路由东往西正常行驶的电动车撞倒,事故导致电动车车主不幸身亡。
“视觉盲区”和“内轮差”成诱因
一次次看似偶然的事故,夺走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破坏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动车与大车事故频发?
交警表示,类似这样的事故,均存在着一个共性,就是跟内轮差有关。大货车、工程车,由于车身高大,右转时容易产生视觉盲点,现在一些大型车辆后视镜的下方,大多加装了一个凸面的盲点镜,有的甚至还在车窗上方安装了专门的反光镜,但即便如此,这个盲点仍会出现。而这个盲点的出现,其实跟前后车轮间存在内轮差有关。
那么,什么是内轮差?交警介绍,大型车辆往往车身较长,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间会存在差值,这就是内轮差,而这个区域,是司机视线的盲区,也是“死亡地带”。
普通小型车,最大程度上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车身越长,方向盘打得越多,形成的“内轮差”也越大。一般来说,大型车会产生2米多的内轮差。卡车、货车等大型车车头转过去了,往往长车身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内轮差”的盲区就成为了“死亡地带”。这一区域对大车司机而言,是视线盲区,有可能看不见,交警介绍说:“如果行人或非机动车刚好在此区域里停留,很容易被卷进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大型车辆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中,因盲区引发的事故占70%以上,伤亡率高达80%以上。
非机动车、行人应远离大车
那么,非机动车、行人如何避免被盲区伤害呢?非机动车、行人在路口又该注意什么?交警提醒广大市民,在遇到卡车、拖车、货车等大型车辆拐弯时,一定要注意和车辆保持距离,在通过马路时,也千万不要靠转弯车辆太近。不要以为,自己让过了车头就没事了,因为你如果刚好在内轮视觉盲区内,就很可能被后内轮撞倒、轧伤甚至致死。同时,司机也不要只注意前轮通过的条件,因为有内轮差,先不说会撞到行人,车子本身也可能会发生驶出路面的事故。因此,非机动车、行人在路口等候放行交通信号时,要将车停靠在停车线内,没有停车线的,至少确保自己停车等候位置与通行大货车前轮的距离不小于1.5米,如果是集装箱运输车和轿车运输车等更大型号的车辆,这一距离至少应放大至3米,避免“内轮差”造成的伤害。同时,大车驾驶人应时刻保持警惕,要多注意观察,驾驶转弯都要多加小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