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丽华 本报通讯员 赵伟花 李晨 徐亚静 戎秀娟
随着气温不断走低,也到了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最近,记者走访社区了解到,各居委会都在忙于组织开展有关安全防范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用电、用火、用气、用水类的生活安全,还有治安、防金融诈骗等。通过授课、演习、上门等方式,向居民讲解社区里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然后给予提醒,并指导应对方法。安全生活无小事,希望市民在尽快适应低温的同时,更要重视保护自身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社区强调消防安全,冬季防火很关键
电路老化、煤气罐隐患、电器使用不当是目前引发老小区火灾的常见原因
化肥路社区组织居民学习急救技能。
记者 贺丽华 摄
本周二,化肥路社区组织居民集中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入冬时,这项活动都会被尽早提上日程,因为在该社区管理范围内的多是老旧小区,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过往发生的消防安全事故也着实不少,这也说明居民并没有足够重视冬季用火安全。工作人员回忆称,印象中,化肥新村、兴业路都有发生过因电路老化导致火灾的情况,甚至在一老小区内还有人因此丧命。“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所以每年组织开展这样的安全讲座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真实案例,以及现场演习,逐步加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工作人员表示,老小区普遍存在电路老化的问题,居民应及时检查家中电路是否安全。用电时,尽量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一旦超负荷使用会引起线路过载跳闸停电,甚至因电线老化破损而引发火灾。
在中山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社区里也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火灾事故。比如在13弄煤矿电机厂宿舍,曾有居民用电水壶烧水,将电线插好后就上床睡觉,未料水烧开后竟没有自动断电,水烧干后导致电水壶爆炸,连带一旁的电视机也被炸得面目全非,接着更是引发了室内火灾。所幸居民及时察觉醒来,没有危及生命。另外,麻巷门北路房管所宿舍,一居民家中的洗衣机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水体泄露,引发了爆炸,导致室内漆黑一片。工作人员表示,气温不断走低,居民用电量也会明显增加,这一时期的用电安全不容忽视。居民在使用电器时,功率档位应合理调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电源线和插头、插座是否发热发烫,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尤其在离开家时,一定要注意“人走断电”,将插头拔下,严禁电器尤其是取暖设备在无人看守的状况下工作。
采访时,不少社区也都强调了用气安全,特别是在老小区,不少仍在使用煤气罐,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因煤气罐泄漏和用气不当引起的燃气爆炸事故。“每年我们都会向居民宣传安全用气方面的知识,同时燃气公司也会不定期地到社区来进行专业的讲解。”阜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畅,或者一些胶管老化、管道锈蚀以及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使用方法不当等因素造成。所以,冬季安全用气,保持室内通风很关键。对于厨房的燃气灶具,居民在每次用气后一定要及时关闭,燃气表阀门等也要关闭,对家中燃气设施、管道等定期检漏更新,不要私自移动改拆燃气设备,并确保厨房窗户敞开通风。一旦嗅到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异味时,应迅速关掉燃气总阀,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盗窃案件高发期,社区加强治安防范宣传
门禁系统不完善、监控缺失或损坏、忘关门窗等是目前小区常见的安防漏洞
阜阳路社区加强居民治安防范意识。
记者 贺丽华 摄
最近,阜阳路社区的民警和志愿者在挨家挨户地上门进行治安防范宣传,希望加强居民的防盗意识。“年末了,是小偷频繁作案的时期,尤其是老小区,安防漏洞多,所以最容易被盯上。”居委会工作人员说道,老小区的门窗本就不太牢固,而且损坏率还高,加上住户多是些老年人,缺乏安全意识,忘关门窗的现象经常可见,甚至许多低层住户在没有安装防盗网的情况下也将窗户大开,这无疑是在给小偷打开方便之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平时在社区里走访时,就时常能见到居民只顾着到邻居家里聊天而忘关自家家门的情况。
还有一些小区,虽然有门禁、监控等治安利器,但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比如,保安能力欠缺、门禁系统不完善、监控损坏率高等。“尤其是辖区内出租户比较多,外来人员出入频繁,身份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容易混于其中,给社区造成不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说道,临近年末,不法分子更会心存干一票就走人的打算,过去社区里也曾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入室盗窃等案件,但由于破案难度大,往往损失的钱财难以追回。
社区民警表示,除了外部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居民自身的治安防范意识。为此,民警向辖区居民群众传授了一些冬季家庭防盗务必做到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防范技能:一是晚上临睡前,务必检查家中门窗的门栓、插销、保险扣、反锁是否用到位;二是切记屋内不要放大量现金,注意存折等贵重物品的妥善安放,睡前钱包、首饰等物品不放显眼位置;三是室外不要放置易于攀爬类的支架物体,防止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居民要建立邻里守望、互帮互助防范机制,时时警惕宅前屋后可疑情况和夜间尾随的可疑人员,切实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户户筑牢防范基石的辖区治安局面。
另外,据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社区正在积极推行物业进驻老小区进行管理,有了全方位管理,治安情况自然能提高一大截,希望居民能够从自身以及大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配合。
年底资金回笼多,社区防金融诈骗宣传很有必要
免费式骗局、通讯式骗局、网络式骗局、冒充公检法行骗等是目前居民容易上当的骗局
新民中路社区认为,临近年末,资金回笼多、流动较大,所以也是各类诈骗活动的高发期,特别是不法分子新老骗术一起上,往往搞得你晕头转向、措手不及,导致不少居民一不小心就中了招,造成损失。因此,防金融诈骗宣传很有必要。“老年人因为资金闲置多,所以往往是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而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匮乏,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才能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道。
据工作人员介绍,类似免费式骗局,即以免费活动吸引居民,然后通过一些讨好的方式来一步步骗取居民的信任,再推荐居民花大价钱购买其产品或服务,而居民拿到的产品往往是廉价的伪劣商品。所以,居民在面对小恩小惠的诱惑时要保持理性,特别是老年人,遇到此类情况应与家中亲戚朋友多商量,避免上当受骗。子女也应关心老人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不法分子还常冒充公检法的身份向居民实施行骗。比如居民莫名被电话通知有法院传票未领取,一旦居民表现出紧张或疑惑的情绪,对方即会利用居民着急的心理,趁机套取事主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并以配合法院审理案件需要或缴纳案件诉讼费等为由,诱骗居民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账号。事实上,公检法人员是并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你已涉案的。
还有些不法分子善于利用网络行骗。“现在许多老年人也在子女的指导下用上了智能手机,QQ、微信无一不通,但却不了解其中常见的骗局。”工作人员说道,比如微信红包,不少居民都曾收到过红包链接,并信以为真,接着就被套取个人信息,最后导致银行卡里的存款被盗刷。在宣传时,工作人员也会向居民强调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可轻易泄露。
“我们时常会请银行的专业人员教社区居民辨别人民币的真伪,讲解诈骗犯罪人员使用不同诈骗手法所发生的真实案例,对不法人员利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的手段、疑点、日常识别方式进行详细讲解,提醒居民不要轻易回复不熟悉的电话和短信,不要轻易相信中奖信息等。”工作人员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