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人使用“暖宝宝”脚底被烫伤

核心提示: 3日中午,家住香草路的谭慧芳郁闷地告诉记者,别看“暖宝宝”体积小,温度并不高,但也能把人烫伤。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近年来,每年冬季都有不少市民因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而烫伤皮肤的例子,这种现象称之为“低温烫伤”。

小心!有人使用“暖宝宝”脚底被烫伤

医生提醒:冬季取暖谨防“低温烫伤”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最近,由于气温开始下降,我就在网上买了个‘暖宝宝’给孩子取暖。没想到,孩子的脚竟然被烫伤了。”3日中午,家住香草路的谭慧芳郁闷地告诉记者,别看“暖宝宝”体积小,温度并不高,但也能把人烫伤。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近年来,每年冬季都有不少市民因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而烫伤皮肤的例子,这种现象称之为“低温烫伤”。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气温下降,市场上取暖商品销售一片红火。在万家欢附近一店铺,记者看到一款售价为40元的电热宝被放到了醒目位置,不时有市民前来挑选。一位正在挑选“暖宝宝”的市民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畏寒,每当冬天来临都会使用“暖宝宝”。在某购物网站上,记者发现,一家网店仅电热水袋的销量便超过3万件。该网站上根据是否标注“正品防爆”,面料、样式等因素的不同,价格差别较大,最便宜的低至几元钱,贵的则要上百元。

记者注意到,3日,消防部门也通过微信,专门发布了关于谨防“低温烫伤”的安全提示。那何为低温烫伤?消防部门解释,低温烫伤是指虽然基础温度不高,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究竟哪些是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的东西?采访时,市人民医院医生介绍,传统的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等取暖设备都可能引起低温烫伤。被低温烫伤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觉不易苏醒的人和感觉迟钝的人,如老人、婴儿、青少年,经常会出现烫伤还不自觉,甚至一些人直到烫伤到很严重的程度才发现。据了解,低温烫伤常有水疱且病变局限,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浅Ⅱ度烧伤,水疱特点是颜色较深,水疱液多为血性,创面基地苍白,感觉迟钝或消失,严重的可以深达骨骼,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常见于下肢,尤其以小腿及足部多发,常常久治不愈或者因治疗不当迁延成慢性溃疡。

为此,医生提醒,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人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如果用电热毯,温度不要设得过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长时间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在使用热水袋取暖时,水温不易过高,热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热,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此外,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将伤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或用冰块敷,保持伤处的清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