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传递满满温情!

核心提示: 3日晚9点左右,记者值班时办公室电话突然响起,心想哪里又出现了突发事件,于是急忙接起了电话。

本报讯(记者李潇)3日晚9点左右,记者值班时办公室电话突然响起,心想哪里又出现了突发事件,于是急忙接起了电话。

“您好,请问是丹阳日报吗?”对方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从他的声音能听出来,很是急切,但记者能感觉到,并不是突发事件的那种慌乱。电话中他告诉记者,他名叫栾翔,是界牌人,当天,他准备乘坐晚上9点的火车去外地办事,临上车前,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流浪汉”锁柱(音),经过询问得知锁柱因和家里人闹矛盾负气出走,经过多天的流浪,来到我市火车站北广场,身上仅剩25元钱,为了御寒,锁柱还买了一瓶白酒。过往的人都以为他是酒鬼流浪汉,还曾有热心人将他送到救助站,不过他又悄悄跑了出来,却不和家里人联系,而是想要去湖南找姑姑……

因为火车已经开始检票,栾翔不得不进站乘车,但是心中又放不下这位“流浪汉”,于是便在火车上拨打了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我本来想直接给他钱买车票的,但又怕他乱花。”电话中,栾翔希望记者能够帮助锁柱,“这么冷的天,不知道他睡哪里,吃什么,家人肯定很担心,如果你们能帮他买车票回内蒙或者去湖南,我愿意出车票和吃住的钱。”

听了栾翔的话,记者很是感动,于是立即赶到火车站北广场。经过多方打听和询问后,记者得知,丹阳火车站派出所已经将锁柱带到宾馆住下了。听到这个消息,记者心中也踏实了。昨日一早,记者又和丹阳火车站派出所取得联系,得知锁柱已经被送往了救助站。于是,记者给栾翔回电,将锁柱的情况告诉了他。“那我就放心了,谢谢您!”栾翔在电话中说。

放下电话后,记者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一个95后的小伙子,为何能如此热心?或许,这只能算是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不久前,我市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是因为有栾翔这样热心而有素质的市民,用他们的友爱良行、善心义举,让我们丹阳这座小城处处彰显文明,充满温情。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