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家长渐渐觉得和孩子间的关系有些生疏了——

“我该怎样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

核心提示: 据了解,现如今,不管是城区或是乡镇,和朱文俊情况一样的家庭并不少见,除了工薪家庭,在一些乡镇还有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其中很多孩子因缺乏父母亲的陪伴,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本报记者 李潇 本报通讯员 葛文娟

讲座中,朱文俊在请教耿振美。

“耿老师你好,我是里庄镇东村的村民朱文俊,孩子快上三年级了,因为我平时在市区做服务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有时回家感觉孩子和我都有一些生分了,我应该怎样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日前,市民朱文俊心中充满烦恼,他希望在有效的时间内能高效陪伴孩子,缓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于是便打电话到心理学会,咨询之前曾经指导过他如何培养亲子关系的耿振美。

父母的矛盾影响孩子成长

据了解,现如今,不管是城区或是乡镇,和朱文俊情况一样的家庭并不少见,除了工薪家庭,在一些乡镇还有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其中很多孩子因缺乏父母亲的陪伴,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我这里进行心理疏导,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达到了那种严重影响学习的程度,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在家里父母的陪伴较少,再加上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总是在孩子面前吵闹打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耿振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但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却不能在孩子面前充当榜样作用,从而导致孩子成长中遇到各种问题。

“孩子成长中遇到问题的家庭并不少,只是有些家长比较重视,会寻求解决途径,而另一些家长则选择忽视,这样就造成孩子长大后在心智上或多或少会有某些缺失。

亲子讲座和谐亲子关系

为了能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近日,导墅镇里庄中心小学联合导墅镇社区教育中心、爱在飘扬公益活动中心和心理学会,在里庄行政村镇东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举办了亲子讲座。

听说要举办讲座,镇东村附近几个村的百余名学生家长都纷纷报名,其中一些家长还带着孩子一起来听讲座。讲座的人是我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耿振美,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讲座旨在教家长们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据组织讲座的负责人,里庄中心小学副校长黄益群告诉记者,在里庄中心小学上学的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每天上班时间长,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并且农村不少家长每天除了忙农活外,便是看电视、打麻将等,很少和孩子沟通,更是很少陪伴孩子,致使有些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从而导致安全感缺失,影响到生活和学习。

朱文俊算是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但因为工作原因,平时很少陪孩子,和女儿交流少,直到女儿在这个讲座上说出“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的心声后,朱文俊这才知道,女儿有多希望他的陪伴。“我一直觉得,农村条件不好,我要抓紧时间赚钱,尽量让孩子的生活条件能好一点,以前基本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上了,看来我今后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了。”朱文俊说。

耿振美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并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这让人欣慰。

怎样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

那么,工作忙碌的家长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耿振美说,陪伴不等于陪同,很多家长只是应付式的陪同孩子,丝毫没有和孩子沟通交流。高质量的陪伴首先是要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对孩子正确的言行表示支持和欣赏,学会和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等,她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优秀孩子的前提。

“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只是一种很简单的陪同,而不是陪伴,也就是说陪孩子的质量不高,很多家长只是坐在旁边,硬性要求孩子完成作业,而对孩子的要求则不理不睬。”耿振美告诉记者,其实尊重孩子的意愿很重要,家长不要试着让孩子屈从于自己的意愿,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为家长不能满足孩子一些小小的要求,为孩子设定固定的生活模式,从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难管”,影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讲座结束后,学校表示,希望能举行更多类似的讲座,让家长知道工作之余如何正确、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融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