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阻挡不了他照顾母亲的脚步

核心提示: 去年,景鹏钰提早办理了退休,不惜离开妻儿,独自经历千里旅途颠簸,回到马庄村“定居”了下来。原因只有一个:照顾82岁的老母亲张荷花。

景鹏钰,今年56岁,原本是陵口镇马庄村人,早年去甘肃省白银市工作后就留在当地成家,一直在那儿生活了几十年。然而去年,景鹏钰提早办理了退休,不惜离开妻儿,独自经历千里旅途颠簸,回到马庄村“定居”了下来。原因只有一个:照顾82岁的老母亲张荷花。

景鹏钰陪母亲踱步

 

 

惦记独居母亲二十多年

都说“父母在,不远行。”作为家中独子的景鹏钰却在年轻时离乡背井,到远在1800多公里外的甘肃白银工作,而后又在当地成家,回丹阳看父母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只好出去讨生活,是母亲一人将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的。”回想起以前经历的日子,景鹏钰感慨万千,虽然后来他顶替了父亲的工作,父亲回到家乡与母亲团聚,但没过几年老人却早早离世,算来,母亲在老家独居了20多年。

“按照老家习俗,父母一般都是跟着儿子住,由儿子儿媳照料。所以,尽管姐姐妹妹们也时常来看望照料母亲,可我仍觉得自己亏欠父母太多了。”景鹏钰坦言,对于老母亲,他心存感恩的同时也一直有着些许内疚,这20多年来他无不惦记着老人家的境况,为了改善母亲的居住条件,他负责把老家的旧房设计成了现代式房屋,里面的每一处装修和布置都经过他精心安排,为的就是让母亲能过上一个舒适的晚年。

没想到新房才刚刚建成不久,80多岁的老母亲却出了点意外,这让念母心切的景鹏钰不惜丢下一切赶回了老家。

照料摔伤母亲任劳任怨

“去年11月份,老人在澡堂洗澡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她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根本经不起摔!”回忆起这一幕,景鹏钰心痛不已,因为这一摔导致了母亲大腿骨骨折,还需要动手术,因为年纪的缘故,术后老人采取保守治疗,自理能力暂失,24小时需要人贴身照料。

然而,当时景鹏钰还在甘肃工作,只好先让妻子王桂英赶回老家照顾母亲。那段日子是景鹏钰最担心牵挂的日子,好在勤劳能干的妻子给了他莫大的安慰。“我妻子原籍河南,和我一起在白银工作,是同事也是家人,我很庆幸有她和我一起照顾母亲。”景鹏钰称,妻子回到老家后,和他的姐姐妹妹一起担负起了照顾卧床老人的重任。大家分工好家务活,相互配合,轮流守夜,老人的情况也一天天随之好了起来。

王桂英的孝顺和勤劳也让附近村民连连夸赞,称这样的儿媳妇真是太难得了。“什么都做,不怕脏不怕累,还帮老人洗澡,大小便料理得很干净,我们大队里都没有这么好的儿媳妇……”邻居说道。

今年3月,因家人有事,王桂英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河南老家照顾亲人,于是景鹏钰决定提前办理退休,早日回丹阳接替妻子继续照顾年迈的母亲。

亲自照料母亲的景鹏钰任劳任怨,除了每天按时给母亲做饭外,晚上陪护、日常料理他都非常细致。有了儿子的陪伴,张荷花恢复得也非常快,目前都可以借助拐杖独自踱步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都孝顺我啊,是我的福气啊!”张荷花笑着说道。

有效传递孝道以身作则

景鹏钰和王桂英夫妇对张荷花的尽心尽孝不仅感动了乡邻,促进了兄妹之间的和睦,还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将孝道有效地传递给了下一代。

景鹏钰称,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南京就业成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离老家和奶奶近一些,也好分担父母照顾奶奶的重任。“南京离丹阳比较近,儿子一有空就赶回来帮忙,还及时给我们添置必需品。”景鹏钰说,“老母亲用的轮椅车、气垫床都是儿子特地买回来的,非常孝顺。”

除了孙子之外,外孙女们也时常来看张荷花。“这根平衡拐杖就是外孙女买来给我用的,现在出门都离不开这个喽!”张荷花说着,一脸欣慰和幸福。

有了儿孙们的照顾和关爱,老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据景鹏钰介绍,张荷花的胃口一直不错,一日三餐饭量不减,有时还能独自撑着拐杖在家门口溜达,适当地做些锻炼,心情好的时候,她还会踱步到邻居家聊聊天,十分惬意。“作息时间也比较规律,而我现在主要是为她烧饭烧菜,打扫卫生,这样的‘二人世界’过得也很踏实。”景鹏钰坦言,虽然他现在不工作了,仅拿着不高的退休金,也不能常与妻儿团聚,但是只要能够看到母亲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他就非常知足,再加上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氛围,让他觉得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张敏 朱如成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