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秋天趣事

核心提示: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下午一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放,就提上一个竹篮子,拿上一把镰刀,外出割青草,因那时农村家庭都饲养着家畜。

■赵理章

农村“野火”场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下午一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放,就提上一个竹篮子,拿上一把镰刀,外出割青草,因那时农村家庭都饲养着家畜。

我约上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围着村庄周边的野外转悠着,小伙伴们大都割草是假,玩才是真的。深秋的季节,万物收枯,绿色的植物都已变成黄色。每当我们看到有较密植的、黄色的枯茅草时,就随时放把野火烧之。为了好玩,调皮的玩伴早已把火柴藏在了口袋,由于可燃的茅草面积不大,往往火势不旺,火时不长,我们还特地找寻些枯树枝树叶,扔进火里燃烧,增加趣味性,如有较长的树枝,一头点燃后,我们抓在手上,举得高高地像火炬一样,小伙伴相互间追逐着“打火仗”。塘沟边上的灌木丛,茭白地里枯萎的茭白叶,这些都是我们放野火的首选目标,如枯萎的茭白叶,即使小孩不去放野火烧掉,大人也会特地去放野火的,因茭白枯叶如当年不放火燃烧,来年生长出来的茭白里面有黑点(霉菌)。

最有趣的是野烤,那时候是三年困难期刚结束的期间,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我们整天饿着肚子,小伙伴玩累玩饿时,就想法寻找吃的东西。我们用镰刀在田埂上挖个小坑,坑口上面架上粗条树枝,从下面点燃,我们从旁边的田里找来大豆、白豇头、红豇头等放在树枝上烤,还没等到烤熟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前争抢,全不顾手被烫,半生不熟的东西,照样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由于现烤现吃又没擦嘴巴的物品,黑色焦灰沾满嘴脸,我们只能跑到河边去清洗。有时玩兴未减,肚子未饱时,继续找寻着充饥的东西,如有红薯地,无论是谁家的,蹲下身用手抠挖上几个,到近处水塘清洗一下就吃;远离水塘时,把泥红薯往衣角处擦抹几下直接生吃。吃到嘴里时,一股泥土味夹杂着微甜的红薯味同时入肚。田块里的红萝卜、胡萝卜都是我们填饱肚子的“猎物”,红萝卜可剥皮现吃,吃胡萝卜时,可从田沟里找片碎瓷片或瓦片刨去表层的泥土。

我们的儿时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时过境迁已半个世纪,但这些儿时发生在秋天的趣味,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