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祥女为丈夫吴腊昌吸痰
吴腊昌和康祥女是司徒镇杏虎村丰洛村的一对普通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花甲之年的他们一定过着美满和谐的晚年生活,然而所有的转折都要从9年前的一次意外说起。
一个跟头 壮汉跌成了植物人
9年前,吴腊昌可以称得上是个壮汉,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尽管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但是强壮的身体依然让他看上去很精神。“以前他身体很好的,也很壮。”康祥女抬头望了望床头挂着的老照片,再低头看看躺在床上,如今没有任何意识的丈夫,不禁一声叹息。
康祥女回忆称,当年50岁出头的吴腊昌在家上厕所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没想到这一跤居然把吴腊昌送进了医院的抢救室里。“在此之前的几天,他就说后脑勺有点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要求住院观察,他没有同意,谁知之后摔了一下会变得这么严重。”康祥女称,尽管后来医生进行了极力抢救,儿女们也不惜举债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但捡回一条命的吴腊昌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没有一点意识,就跟植物人一样。”康祥女叹道。
起初,家人对吴腊昌的恢复还抱有信心,特地送他到南京的医院做康复治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在康复期间,吴腊昌非但没有任何好转,整个人还瘦成了皮包骨头。子女们看着更加心疼,最终决定将父亲接回家中休养。“也请过专业的护工,但是都不如自己的家人照料得好。”康祥女称,子女们和她的想法一样,哪怕亲自照料得再苦再累,只要吴腊昌在身边,还能听到他的呼吸声,那么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九个年头的照料成家人的坚持
然而,要照顾好一个植物人又谈何容易,更别提坚持9年。在这9年的时间里,康祥女与子女们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和照顾的不易。
“每天喂三餐就非常累人。”康祥女介绍称,由于吴腊昌无法正常饮食,因此每顿饭菜只能打成流质给他输入到口中,然而这个过程不能太快或太慢,不然很容易被呛,每呛一次,吴腊昌都会倒喷出来,常常喷得人满脸都是。“他的牙齿也在抢救过程中拔光了,呕吐时就没有任何阻挡,所以喂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速度。”康祥女像介绍经验一般地说道。
除此之外,大小便也是日常照料中的艰难工作,为了方便清理,家人商量给吴腊昌换小便袋,上午三次,下午四次,勤用勤换。至于大便则需要借助开塞露一点点抠出来,作为妻子,康祥女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每隔一天就要抠一次。“开塞露一次要用6支,弄一次要两个多小时。”康祥女称,幸好有子女们帮着分担她的辛苦,不然她真不知道这么多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最最难熬的还是帮吴腊昌吸痰和翻身,这些都离不开子女的轮流守护。如家人所说的那样,吴腊昌每隔十几分钟就得用吸痰器帮他吸走喉咙的痰,不然会导致呼吸困难;每隔三小时还要帮他翻一次身,晚上也不例外,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这样一来,吴腊昌身边就离不开人,康祥女和子女只好轮流照顾,而且照顾的人还不能感冒,一旦传染给吴腊昌,那将会是全家人的“灾难”。康祥女称,有次吴腊昌不慎感冒,因为医生不敢轻易用药,病情加重,险些搭上性命,最后还是女儿跪求医生并写下免责保证书才进行了治疗。
为了给吴腊昌更周到的照顾,室内加湿器换了6个,气垫床垫换了3个,吸痰器用坏了2台……
一本重残证的办理成全家渴望
据了解,吴腊昌和康祥女以前基本靠务农、打零工生活,没有养老保障,为了不再给子女添负担,康祥女一直想给吴腊昌办理一张残疾证,但却迟迟没有办成。“申请程序要求吴腊昌本人去办理,可是他没有意识怎么亲自去办理呢?”康祥女为难地说,“平时照顾他都是小心再小心,如果把他推出房间,这一路上如果出点状况,恐怕后悔都来不及呢!”康祥女的担忧也正是子女们的担忧,在父亲的生命和健康面前,他们只能将办理残疾证一事暂搁。
“难道就不能派专门的人员上门了解情况,解决一下实际困难吗?”带着吴腊昌家人的疑问,记者与市残联取得了联系,据工作人员介绍,办理一级、二级重残,需要指定医生进行鉴定,可以与医生商量上门鉴定,而鉴定仍需要本人做相关的检查,同时带好所需资料才能完成办理。
对此,康祥女与子女们依然很为难,为父亲办张残疾证成了全家人的一种渴望。
(张敏 魏邦红 张天林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