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执结“硬骨头”案,淮安涟水全国首创“30分钟执行响应圈”

日前,申请执行人夏某来到淮安市涟水法院执行局,送来了锦旗。他激动地握着执行法官的手说:“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8年了,我的追债路终于被你们给终结了,太不容易了!”为了让打击力度更进一步,2017年6月,涟水法院针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被执行人难寻、举报线索难控、办案人手短缺”等问题,联合县公安局在全国首创了“30分钟执行响应圈”。截至目前,通过“30分钟执行响应圈”,该院执结了执行案件33件,涉案标的300余万元。

提升执行速度 八年欠款一朝结

“30分钟执行响应圈”以涟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为圆心,辐射城区及乡镇共计26家派出所。指挥中心实行执行小组轮班制,时刻保持举报电话畅通,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当接到举报电话后,立即组织执行人员赶往线索所在位置,对被举报人、物进行控制。因路途较远、人员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赶往现场的,将立即电话联系线索所在的辖区派出所请求协助执行。为防止被举报人逃离现场,辖区派出所从接到请求协助电话至到达现场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为了配合‘30分钟响应圈’实施,我们特意开发了执行案件移动平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申请执行人的举报电话,都可以通过执行案件移动平台查到案件情况,联系到案件承办法官,随时随地办公。”涟水县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君说。

“夏**回来了,就在时码办事处老街这里,你们快来!”10月27日晚上9时,涟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申请执行人蒋某的举报电话后,迅速联系时码派出所,请求警力支持、控制被执行人夏某,同时通过执行案件移动平台查到了案件的承办法官,通知承办法官带领执行人员赶往现场。当执行人员到达现场时,夏某已被辖区派出所民警控制住。截至晚上12:30分,夏某兑现了欠蒋某8年之久的6万多元案件标的款。

加大执行力度 抗拒执法行不通

以往,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遭遇被执行人、第三方抗拒、阻碍执法的现象不在少数,但是因为法警警力有限,难以维护法律尊严,常常处于尴尬境地。“通过与公安部门协作,建立“30分钟响应圈”机制,不仅加大了执行力度,还可以借助公安侦查上的优势,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找到并控制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涟水县法院执行局法官汪祝静说。

9月12日上午11:00,涟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申请执行人蒋某电话,称消失一年的被执行人翟某回来了,且欲将其驾驶的车辆转移给另一债权人,此时正在家中商谈此事。承办法官得知情况后,立刻安排人员前往被告翟某家中。此时,另一债权人及其家人正要驾车离开。执行干警当即将车辆拦住,请其立即下车,准备依法对车进行扣押。但对方不听劝告,与其父母站在车前,对干警进行厮打,暴力阻碍执行。承办法官立即打电话给当地派出所请求警力支援。不到10分钟,公安民警即赶到现场,与法院干警联合将这一债权人一家进行了控制,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扩大执行广度 一人被执众人慌

虽然“30分钟执行响应圈”所针对的案件在所有执行案件中仅占到10%左右,但这类案件都是执行法官口中的“硬骨头”案,被执行人和财产难找难寻难控制,但正是这些案件,一旦执结,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老赖”的震慑力度相当大。“‘30分钟执行响应圈’实施之后,主动来兑现的‘老赖’增长了10%左右,真正起到了‘打击一两个,威慑一大片’的作用。”王君说。

2014年,冯某在涟水某公司任驾驶员,期间,他借给公司60万元,并约定八个月后本息还款到位。没想到,当年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无法按时归还冯某的借款。冯某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涟水法院依法判决公司相关股东四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但四位股东均拒不执行,之后干脆“集体失踪”。

今年9月份,涟水法院利用“30分钟执行响应圈”成功控制了其中一名被执行人朱某,一次性还款15万元。没想到几天后,其他三名被执行人纷纷主动联系法院,将朱某的欠款一一还清。其中一名被执行人赵某称:“躲得了中秋、过年,却躲不了平时;躲得了法院,却躲不了法院+公安,不如筹钱把款还上,过安稳的日子,再也不想东躲西藏了!”

(记者: 杨丹丹 编辑:童淮玉 李蓉)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